目前分類:關於保健一二事 (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維持良好睡眠品質的方法:
  一.睡覺的環境不要有聲音 最好是靜悄悄的。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味料類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22個體能轉變關鍵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導指出,當代美國男人的壽命比起二十世紀之初平均只活四十七歲,顯然已有長足進步。目前美國性的平均壽命為七十三歲,但是,如果養生有道,是有可能活得更長,因此,如你想多活十或二十年,以下作法都值得作為添壽之道。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父親)坐在沙發。你手裡拿著一隻細棉花棒,沾水,用手指撥開他紅腫的眼皮,然後用棉花棒清他的眼瞼內側……。

眼瞼仍有點紅腫,但是眼睛睜開了,看著你,帶著點清澄的笑意。你坐下來,握著他的手,心裡在顫抖。兄弟們每天打電話問候,但是透過電話不可能看見他的眼睛。你也來探望過他好多次,為什麼在這「好多次」裡都沒發覺他的眼睛愈來愈小,最後被自己的眼屎糊住了?你,你們,什麼時候,曾經專注地凝視過他?

他老了,所以背佝僂了,理所當然。牙不能咬了,理所當然。腳不能走了,理所當然。突然之間不再說話了,理所當然。你們從他身邊走過,陪他吃一頓飯,扶著他坐下,跟他說「再見」的每一次當下,曾經認真地注視過他嗎?

「老」的意思,就是失去了人的注視,任何人的注視?

* * *

這是龍應台在《目送》一書中,看著父親的老所有的感觸。

事實上,我們或許也常看到爸媽愈來愈消瘦,走路愈來愈慢,體力衰退,不停詢問你「這是什麼?」,甚至你愈來愈需要提高音量、不斷重複你的話,好讓他們聽得清楚……。

而我們都理所當然地把這些行為視為他們「就是老了」的徵兆,卻沒有多加留意。台北榮總老年醫學科主任陳亮恭語重心長地說,「老化」固然可以解釋許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正在下滑的趨勢,但這並不表示,身體就會「退化」到連基本日常生活功能都無法運作。

這些行為「警訊」,都是提醒我們做子女的,是該「認真地注視」他們的時候了。

媽媽走路的樣子好怪

陪她在鄉下散步的時候,看見她踩著碎步窸窸窣窣低頭走路,我說:「媽,不要像老鼠一樣走路,來,馬路很平,我牽你手,不會跌倒的。試試看把腳步打開,你看──」我把腳伸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式……她真的把腳跨大出去,但是沒走幾步,又窸窸窣窣低頭走起碎步來。(摘自《目送》)

步態異常是老人病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的其中一種,也是銀髮族容易跌倒的危險因子之一。

有一項簡單的測試─「起立行走測試」,可以幫助子女判斷爸媽的步態是否正常:先讓爸媽坐在椅子上,然後在不扶著任何東西的情況下站起來,向前走3公尺,轉個身,再走回椅子,坐下。陳亮恭主任解釋,能在20秒以內完成的人,步態大致上沒有問題;若超過40秒就有問題,得到醫院做進一步評估。

這個測驗看似簡單,卻有許多值得仔細觀察的,包括爸媽能否站起來不昏倒?能否直直往前走(考驗他們的平衡感、行走能力)?轉身時有沒有問題?步伐會不會很細碎?

雖然老化本身會對步態有所影響,例如彎腰駝背、雙腳移動不靈活、平衡感變差、步伐變短、速度變慢等,但有時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後遺症,包括中風造成腳無力、關節炎造成的跛足、糖尿病的周邊神經病變、姿勢性低血壓引起的步態不穩、巴金森症病人的步伐細碎等。多製造機會觀察爸媽的步態,及早發現隱藏的病因,加以治療,讓爸媽能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阿公最近常揉眼睛

之前在我們日照中心有個伯伯,好多次看他吃中午的便當,都只把菜、肉吃掉,但飯卻不吃。我們問伯伯說:「伯伯,這邊還有飯,你怎麼都不吃?」他卻回說:「沒有啦!沒有啦!」

這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日照中心護士陳玉娟親身碰到的例子,伯伯已經連續幾天都這樣,最後她們找出原因,原來伯伯的眼睛看不清楚,才會只挑顏色鮮豔的吃,而白飯跟碗的顏色相近,所以伯伯就以為已經沒有東西了。之後社工幫他把飯跟菜混一下,並換比較深色的碗,問題就有所改善。

陳玉娟表示,在日照中心看到許多不同的狀況,有些婆婆會抱怨眼睛痠、看字很吃力,常揉眼睛,以前愛看書報的,現在慢慢不看了;有些則是因為視野受限,所以常撞到門或桌角;有時候也可以觀察他們上廁所的情形,如果對不準馬桶而尿到外面的次數愈來愈頻繁,最好去眼科做詳細的檢查。

對銀髮族而言,最常見的視力問題就是老花眼,其他像白內障、近視性黃斑部退化、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等,也都名列老人視力障礙原因的前幾名。現在愈來愈多新的藥物與手術,安全性高,醫師提醒,只要定期檢查,都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奶奶這個月跌倒好幾次

72歲的許奶奶患有糖尿病,每晚都要摸黑下床,扶著牆壁尋找電燈開關,慢慢走到洗手間。去年初,許奶奶在廁所裡跌倒撞到馬桶,額頭到眉骨間腫了好幾個星期。幾個星期後的晚上,她又起床上廁所,甚至還沒走到浴室,就感到一陣暈眩,來不及扶著牆就跌倒了。所幸沒有造成嚴重的傷害。

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銀髮族發生跌倒事件。其中比較令人擔心的是所謂的「跌倒恐懼症」──他們會因此步伐變小,或在需要轉彎時身體僵硬,害怕動作太大會再次跌倒,更嚴重的,會不敢起身走路、不敢出門,進而影響心情、社會支持,生活作息日夜顛倒,慢慢失去自我照護能力。

陳亮恭主任也提醒,因為女性較容易有骨關節疾病,加上更年期後的骨質疏鬆問題,女性特別容易跌倒、骨折,甚至失能的比例也較高。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醫師詹鼎正就建議,更年期後的女性可多補充鈣片(早晚各一次,每次600單位)及維他命D(一天800單位),能減緩骨質疏鬆,維他命D還有增強肌力的作用,也有助預防跌倒,降低因跌倒而骨折的機會。

調整藥物、重配眼鏡、使用助行器、鼓勵爸媽運動、減少環境障礙等,也都是可行的預防方法。

外婆聽不見我說的話

台大醫師詹鼎正的外婆已近百歲,他在《你應該知道的老年醫學》裡寫到:「從70歲開始,她老人家的聽力就愈來愈差,到現在除了大聲在她耳邊吼叫外,很難與她溝通。雖然一直鼓勵她用助聽器,但她就是用不慣。也幸好她老人家樂天知命,每天看著無聲電視,卻仍活得很快樂。」

聽力障礙是銀髮族第四常見的慢性病況,隨然不會減短平均壽命,但卻會大大影響銀髮族的生活品質。你或許會發現,以前家庭聚會時,子孫們圍繞在爺爺奶奶身邊多麼開心,但曾幾何時,爺爺變得寡言,有時安靜地坐在一旁看著大家嘻鬧,偶爾還會暴躁、易怒,以為大家在背後說他的不是。

輔仁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陳惠姿說,碰到有點耳背的長輩,她都教學生音調要盡量低沉,不要講太快,最好可以面對面跟長輩講話,並附帶些手勢、表情,幫助長輩理解。

詹鼎正醫師建議,最好定期帶長輩到耳鼻喉科做個評估,以確定聽力障礙只是單純因為耳屎沒清乾淨,還是耳背或重聽,甚至其他因感覺神經病變所引起的。

媽媽最近好像比較瘦弱

天微微亮,她(媽媽)輕輕走到我身邊,沒聲沒息地坐下來。年老的女人都會這樣嗎?身子愈來愈瘦,腳步愈來愈輕,聲音愈來愈弱,神情愈來愈退縮,也就是說,人逐漸逐漸退為影子。(摘自《目送》)

有時候我們看到這樣的阿公阿嬤,會覺得他們看起來好虛弱。但虛弱是一種病嗎?

事實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佛瑞德(Linda Fried)在2001年首度為虛弱症候群(Frailty)下了定義及五個臨床指標,包括體重在一年內減輕5%、肌握力變差、費力(病人一週內至少有3天以上做每件事都要花很大力氣,甚至沒力氣做事)、行動遲緩、體能活動度下降(台灣目前是參照美國的標準,男性一週內活動消耗少於383卡,女性小於270卡)。

還有另一項指標可以注意,就是老爸老媽的睡眠狀況:虛弱的病人會睡得比較多,但活力卻下降,做起事來沒精神。

詹鼎正醫師表示,虛弱會導致跌倒、失能、住院、住進養護之家的機率提高,也較容易死亡。

所以,最重要還是要鼓勵爸媽運動。有動才有活力。像電影《戀愛沒有假期(The Holiday)》中,艾麗絲為了幫助90歲的亞瑟不用助行器就能走上台接受表揚,陪著他在泳池裡走路,就是詹鼎正醫師很建議的適合老年人的運動。除此之外,騎腳踏車、快步行走也都是很好的選擇;不過他也提醒,如果關節有問題的爸爸媽媽還是要量力而為,而且運動之前、之後都要做暖身及伸展操,避免運動傷害。

阿嬤最近常忘東忘西

「一開始,常會看見我阿嬤在家裡一隻腳穿著外出鞋,一隻腳穿著室內拖鞋;或是開水煮開之後會忘了關瓦斯……後來,她甚至拿剪刀把電話線剪掉,嘴裡還念著:『那不知道是什麼?我看到會怕。』或是,她想出門,卻不知道怎麼開門,就拿菜刀試圖把門把剁掉,」陳玉娟說,這一直是她心中的痛。

陳玉娟的阿嬤在30年前罹患失智症,但那時社會對失智症並不了解,沒有意識到阿嬤的記憶力減退、個性變化、情緒無法控制等,都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以為那只是她老了,所以記性不好,還認為她是「老番癲」。

台北榮總老年醫學科主任陳亮恭表示,偶爾可讓爸媽做一下小小測驗:講三樣完全不相關的名詞,例如紅色、快樂、腳踏車,讓爸媽記起來,過幾分鐘之後再問他們記得幾個,只要3個記不得2個,就已經有點危險了。

另外,也可觀察老爸老媽平常買菜會不會找錯錢?打電話(不是用快速撥號鍵,而是一個號碼一個號碼按)能不能正確撥號?搭公車、捷運會不會迷路?當你發現他們好像無法自己順利完成,甚至是他們以前擅長做的事情卻開始出錯,例如家庭主婦做菜時放錯材料、調味料,就要懷疑是否是失智症的徵兆。

不過,陳亮恭也提到,目前失智症仍沒有絕對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早期發現,投以藥物,仍能大幅改善老爸老媽的生活品質,延緩退化的速度。所以他提醒子女,很多事情不要搶著幫爸媽做,而是要多在旁觀察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比較容易及早發現他們哪部份已經出現缺損。

爸爸血壓好像有點偏高

除了身體狀況外,有些數字也要特別留意。陳亮恭提到,老年女性的糖尿病問題是現在全世界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因為更年期過後,新陳代謝的狀況改變,使得血糖、血脂出現劇烈的變化。

而男性最要注意的就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它所導致的併發症,如心臟、腎臟的問題,或是腦部血管硬化、循環不佳使得腦部功能退化,甚至因多重小中風而導致血管性失智,」陳亮恭說。

男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40歲時顯著上升,約比女性提早10年,因此陳亮恭提醒,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險因子,最好能提早控制,從改變生活型態做起;如果數值偏高,但並未超出標準值,也要多加注意。

除此之外,體重也是重要的關鍵。一般而言,如果沒有刻意減重,但在半年內瘦了10%,或是一個月減輕5%,就必須要尋求醫師的協助,國外的調查顯示這些老年人可能憂鬱、失智、癌症或其他慢性病況等的徵兆。

不過詹鼎正醫師也提到,現在許多老人家因為代謝、活動力下降而有肥胖的問題,倒不是要爸媽積極減重,以免導致身體功能下降而無法應付急性疾病,而是建議,每餐可吃八分飽就好,且要多吃蔬果、魚及糙米、五穀雜糧等粗食,而少鹽、少糖、少油。

最後一樣關鍵數字就是「疼痛指數」。陳亮恭主任說,很多老人家都很能忍,但痛其實代表身體出了狀況,且會影響生活品質。所以,打電話關心爸媽時,不妨多問一句:「媽,你今天有哪裡痛?這個痛有多少分?」

(審稿專家:台北榮總老年醫學科主任陳亮恭)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署立嘉義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冠群今天表示,天氣變冷,有人咳不停,以為是感冒,看醫生、吃感冒藥卻沒改善,有可能是得氣喘,最近發現幾位病患因慢性咳嗽,看了耳鼻喉科卻沒改善,最後才發現是氣候變化誘發氣喘,他呼籲,民眾久咳不癒,應趕緊至胸腔內科看診,避免延誤病情。

林冠群說,一般人認為氣喘的症狀,是胸悶、吸不到空氣才是氣喘,其實氣喘最常見的徵兆,是慢性咳嗽,民眾只要連續咳三個禮拜以上,就是慢性咳嗽。

林冠群指出,氣喘患者,每次感冒都會咳很久,早晚溫差大時也會咳,有時半夜更會爬起來咳嗽,颱風、下雨天,咳嗽更加明顯,這時就不要拖,趕快看胸腔內科,控制病情,否則真的造成胸悶、吸不到空氣,氣喘發作時,病情就很嚴重。

林冠群強調,有氣喘病史的人,每到季節交替時,就必須注意保暖,早晚出門時,口罩、圍巾,甚至暖暖包都要帶著,隨時保持口鼻溫暖,減少冷空氣接觸;另外,吃東西也要注意,冰品、屬性涼的東西不要吃,才能避免氣喘的發作。

林冠群表示,從臨床上發現,病人若是吃了涼性的食物,會加重病情,由於本身也是合格的中醫師,因此,看診一定要求病人,禁食寒冷、冰冷的食物,任何冰品、西瓜、水梨、柚、椰子等涼性水果,都不能吃,另外,辛辣、燥、燒烤、油炸的食物,也不要碰,飲食也會影響病情。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自然中,鮮豔的顏色可能是劇毒的象徵,代表一種可怕的引誘;不過,對於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各色蔬果,可不必望而卻步,反而可以盡情搭配各樣顏色,讓各種顏色所代表不同的營養素,在人體發揮到極致。醫院營養師建議,「最好像彩虹一樣,各種顏色都有。」

每種都吃一點 均衡攝取

如何掌握多吃各種顏色食物的要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說,「多吃蔬果,天天五七九準沒錯。」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楊淑惠表示,聰明飲食的要訣在於每一種都攝取一些,而非迷信猛吃某一種食物,或跟隨流行,這樣才能自然攝取到不同顏色的食物與營養。

不同顏色各吃一點,因為不同食物蘊含不同的營養素。像橘黃鮮豔的南瓜和甜玉米,雖然是植物,但富含澱粉,屬於主食類碳水化合物。大地色的堅果,富含油脂,而且是不飽和脂肪酸,被認為對人體較好,還含有微量礦物質鎂、鋅等。

植物化學因子 因色而異

更重要的是,不同顏色植物裡頭含有不同的「植物化學因子」,它可影響顏色和營養成分。黃孟娟解釋,所謂植物化學因子,或稱植物化學成分,是一種廣泛存在植物水果當中的化合物,許多健康食品,就是運用技術萃取植物化學因子,製成錠劑販售。

黃孟娟表示,植物化學因子是近廿年來才興起的健康概念,不像維生素、礦物質,已有一、兩百年歷史,但植物化學因子的成分和功用不斷被發現,只是目前植物化學因子的攝取上限,國內外都還沒有明確共識。

彩虹食物
.番茄、紅椒、西瓜、草莓、櫻桃、蔓越莓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薪水高、學歷高、身材高,人人稱羨,但如果是高血糖、高血壓和高血脂,可就不妙了。後面這「三高」,可是不折不扣的隱形殺手。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中風的危險性是一般人2到4倍,糖尿病也是末期腎病變、非外傷性截肢、及視網膜病變和眼盲最為重要的原因。糖尿病患者中有四分之三會死於心血管疾病。糖化血色素的數值越高,中風、冠心病等大血管病變和視網膜、腎臟病變小血管病變的危險性都隨之上升。

糖尿病 等同冠心病

根據英國長期研究,糖化血色素每減少1%,十年內中風的危險性可以減少12%,心肌梗塞可以減少14%,而小血管病變更可減少37%。十年前芬蘭發表追蹤長達7年的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性等同於曾發生心肌梗塞的患者,都在20%左右,兩者兼而有之,危險性高達45%,這告訴我們:糖尿病等同於冠心病。

高血壓也是相當盛行的慢性病,國民健康局調查,60歲以上老年人半數以上有高血壓,但控制良好者不到三分之一。研究顯示,收縮壓每增加2毫米汞柱,中風死亡率就會增加10%,缺血性心臟疾病死亡率增加7%,但好好控制血壓,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可減少二到三成,中風更可以減少三到四成。

高血脂,尤其是高膽固醇,更是冠狀動脈疾病頭號殺手。現今膽固醇治療指引不斷將低密度膽固醇的治療目標向下修正,研究顯示,每100毫升血液中每增加1.8毫克的低密度膽固醇(所謂壞的膽固醇)就會增加1%心血管事件。

動物性油脂 少碰

三高的預防可從飲食、運動、減重和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等著手,也就是「治療性的生活型態改變」。

首先應盡量減少飲食中總脂肪與飽和脂肪酸攝取,尤其是反式脂肪酸。所以豬油等動物性油脂、肥肉、豬皮、雞皮等要少吃。植物性油脂如黃豆油、葵花油等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芥花油、花生油及堅果類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較健康的脂肪酸來源。

內臟、魚卵、蟹黃、蛋黃等富含膽固醇,勿過量攝取。清蒸、燙、涼拌等遠較油炸等烹調方式健康。蔬菜、水果含豐富的纖維質可以多攝取,但水果熱量不少,宣酌量食用,此外要避免各種甜點及含糖飲料。

鹽分攝取過多常使血壓控制不良,所以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避免加工罐頭及醃製食品。味精、豆瓣醬、沙茶醬等調味品含有不少的鹽分,宜節制。

減重 血壓跟著降哦

肥胖是許多國家面臨的重要課題,過去最胖的國家是美國,今年已經被澳洲超越。身體質量指數是評估肥胖及過重的指標,算法是用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理想身體質量指數為18.5到24,超過24便稱為過重,超過27就叫做肥胖。

體重每減少5到10公斤,血壓就可以下降5到20毫米汞柱。減重也可以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幫助血糖控制,也對血脂有正面影響。目前很多醫院、學校和機構均有開設減重班,有同儕一起努力之下,相信效果會更好。

運動 快走慢跑都好

運動可減重及改善心肺功能,最好維持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鐘以上。快走、慢跑、游泳等均是很好的有氧運動,要能持之以恆,長久下來可以達到良好效果。

除了治療性的生活型態改變,三高的藥物治療也不容忽略。只要聽從醫師指示,規則服藥,絕大多數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什麼,可好睡?台北長庚醫院營養師許美雅說,想要助眠,就要多吃含有「色胺酸」的食物,色胺酸有人稱之為天然的安眠藥,可幫助體內合成褪黑激素。

助眠食物:全麥品、高鈣質

含有色胺酸的食物,有全麥製品如燕麥雜糧、大豆、香蕉、優酪乳、牛奶等。平日攝取充足鈣質,像小魚乾等,可抑制神經興奮,具穩定作用。其他礦物質,如鐵、銅也能安神鎮靜,多存於肝臟、瘦肉、魚、蔬菜中。另外,維生素B群,也能安定神經,具有舒緩效果。

長庚醫醫院中醫內科部主治醫師高銘偵推薦吃桑椹,可減少失眠和多夢;也可煮蓮子龍眼湯,一樣具有安神效果。

助眠姿勢:手腳開、大字型

許美雅建議,最舒適的睡姿,就是手腳打開約45度,整個人呈現「大字型」,此時肌肉和筋骨獲得充分的放鬆伸展。睡前做點適量的伸展操,不激烈不過量,選擇觸感佳的衣服,也是技巧之一。至於會打呼的人,可改側睡或多調整睡姿,減少上呼吸道的阻力。

也有此一說,指出在床頭放洋蔥,特殊的氣味,有助於睡眠。但許美雅認為,洋蔥屬刺激性食物,與其放洋蔥,還不如擺幾顆蘋果,其中的蘋果多酚與香氣,還比較能穩定神經。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來薑是這樣有用
薑湯做法: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酸痛、疲勞是很多人的困擾,與其尋求偏方或者是密醫,請中醫師教導民眾按摩幾個穴道,只要3、5分鐘,不適的症狀馬上舒緩。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學堂 - 單車健身術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科醫師授課 上班族健腦訓練班-5個好習慣換回高效率腦袋(下)
30 2008/03/25
腦力衰退並非不可挽救,稍加調整生活習慣,就能換回一顆高效率腦袋。日本腦科醫師築山節在最近的著作《健腦15招》,教導讀者如何透過習慣改善腦部機能,本文精選五項提案,想回復腦部活力的你,就從現在開始實踐!
【整理/編輯部】

4. 眼耳重生課

充分運用五感來吸收資訊,有助於思考更靈活

現代人腦部所處的環境,與十年前最大的不同是「盯著小平面看的時間變長了」。回想你一天的生活,多少時間是盯著電視、電腦或手機螢幕呢?雖然能從中獲得資訊,卻缺乏了外出欣賞風景、聞到花香、觸摸動物時的感觸。

眼睛對人類來說,是資訊最大的入口,我們用眼睛獲取資訊時,動用的不只眼睛,腦的形態也不斷進行動態的切換。譬如,當我們被遠處的人呼喚時,如果無法找到對方的身影,也很難聽清楚對方在說什麼;但當我們轉動眼睛將目光對準在對方身上時,他說的話也容易聽見了,這是因為我們轉動眼睛的同時,聽覺方面的注意力也對準了那個方向及距離感。

也就是說,腦部並不是只被動地在等待資訊,而是積極地去接收它,並充分活用五感去收集資訊,這當中最大的關鍵便是眼的動作了。如果長時間盯著平面,讓不動眼的時間過長,視覺注意力的方向也會變得難以順暢地切換,思緒也會不斷兜圈子,變得容易在想同樣的事;這種人甚至會突然想起一些大家早就忘記的問題,鑽牛角尖似地談論起來,讓周圍的人嚇了一跳。

因此,平常請多利用眼睛的對焦功能,一個小時就要好好動動眼睛一次,這裡指的不是上下左右斜角地轉動,而是有意識地使用眼睛的對焦功能。譬如從窗口眺望遠方建築物,天上漂浮的白雲或天上的飛機,徹底地眺望遠方;接下來再一口氣將焦點對準在微小的世界裡,像是觀察盆栽的葉脈或螞蟻行走的動作,這種非常動態的動眼方式,能讓思考更靈活。有時間的話,散步也是不錯的方法,因為走路的時候,人們為了確保安全,眼睛會東張西望地轉個不停,就算一天只走一個小時,也可以保證眼睛能獲得充分的運動。

有的時候我們也必須在視覺資訊被隔絕的狀態下,訓練由耳朵來獲取資訊。長時間盯著小平面看的人,很多時候往往過於依賴眼睛來進行資訊輸入的工作;這時不妨利用「廣播」來做訓練,新聞節目或是綜藝節目都沒有關係,請試著只靠耳朵來獲取情報,相信會有不少人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沒聽懂這些資訊。

要確認有沒有聽懂,可以邊聽邊記筆記,然後回想並重述剛剛聽過的內容。如此一來,從耳朵輸入資訊→自己寫筆記並整理要點→重述內容的重現輸出,這些要素就全部齊聚了。持續這樣的訓練,別人說的話也能順暢地進入腦中,別人向你搭話時,一瞬間不知該如何反應的狀況也會減少。要讓高科技與腦部健全共存,就要先要發現這些狀況,也請理解螢幕不過是取得資訊的其中一種方式而已。

5.說話練習課

談話中使用譬喻的用法,是腦部的綜合性鍛鍊

說話時運用豐富的表現力,能有效提高腦部機能。例如,突然被要求針對「你喜歡的地方特產料理」的主題做一段談話,並且愈長愈好時,相信不少人會發現,自己不擅長架構一個自己不熟悉的談話內容;此時,以假設問題的方式來進行或許會滿有效的。

假想完全不知道這個特產料理的人,他們會想知道些什麼?「什麼味道?」「外觀是什麼樣子?」「賣多少錢?」「為什麼是名產呢?」如果能先組織架構這些問題的答案,即使別人沒有問,這些內容也會立即浮現腦中,幫助說話內容表現得更豐富。

說話時,也要留意對方是否理解自己的話,意思無法傳達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立場不同,從對方的觀點出發就會了解到「原來從這個角度來看,會有這樣的想法啊!」

在談話中加入一些譬喻,也有助於腦部的綜合性鍛鍊。經常使用譬喻的人,不會讓資訊在經過腦部時過而不停,而是有意識地在獲取資訊,並好好地去解釋這些資訊。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的人,通常使用的字彙與記憶很豐富,也很能設身處為他人著想,並且擅於組織架構自己說話內容。

【本文摘自30雜誌3月號,訂閱30雜誌電子版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科醫師授課 上班族健腦訓練班-5個好習慣換回高效率腦袋(上)
30 2008/03/25
腦力衰退並非不可挽救,稍加調整生活習慣,就能換回一顆高效率腦袋。日本腦科醫師築山節在最近的著作《健腦15招》,教導讀者如何透過習慣改善腦部機能,本文精選五項提案,想回復腦部活力的你,就從現在開始實踐!
【整理/編輯部】
(攝影/李芸霈)
腦力不知不覺衰退時,欠缺的大多是極基本的要素,只是往往沒有察覺到,使腦部狀態又往更糟的方向去了。為了使腦部回復到原來的狀態,重要的並非是想到時才拚命做腦部鍛練,而是生活中就要養成有益腦部的好習慣。雖然不一定能馬上出現驚人效果,但這些效果是會持續一輩子的;透過以下習慣逐步強化腦部機能,然後慢慢回復到原先那個年輕有活力,足以應付繁雜工作的腦袋吧!

1.晨間醒腦課

保持有規律的作息,讓生活節奏與腦部活動達成一致

人腦不是機器,如果腦部想要休息時你卻想工作,腦袋就容易變得不管用,所以我們必須盡可能將生活規律與腦部活動達成一致。

早晨儘量在同一時段內起床,做個日光浴,接著做做腦部的暖身運動,像是散步、整理房間、園藝,或是至少朗讀十分鐘等輕微的運動,都能幫助你喚醒腦袋。再來請有意識地運動手、腳和嘴巴,啟動腦部的運動系統機能;人類先能完全以兩腳行走,才可以隨心所欲運用雙手,然後開口說話,最後才發展出思考能力;所以如果能充分運動到手、腳和嘴巴這些前階段的機能,就有助於思考系統的活性化。

最近人們逐漸忘記打招呼的重要性,其實早上發出聲音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藉由與人寒喧,能運用腦部進行組織語言的動作。工作環境不怎麼會說到話的人,就養成朗讀的習慣,而且想像要讀給別人聽會更好。朗讀包含了將資訊輸入腦部→進行資訊處理→輸出,這一連串要素;為了流暢地朗讀出來,必須對內容有某程度的理解,這時腦部便確實發生了處理資訊的動作。

早起時間或暖身活動內容因人而異,有人必須花更多時間才能讓腦部活性化,也有人覺得一大早就要動會更累,因此還是希望大家多方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度過晨間時光。

2. 睡眠整腦課

睡眠是腦部整理思緒的時間,別讓「少睡」成為常態

你有沒過這樣的經驗?睡覺前大略想想的問題,到了第二天早上醒來時就想出答案了;整天都想不出來的好點子,睡眠中卻靈光一閃。這就是睡眠時腦部仍然持續運作的證據,睡眠狀態中記憶的固定、思緒的整理反而比醒著更為順暢。

睡眠分為「REM睡眠」淺睡期,及「非REM睡眠」深睡期。「REM睡眠」是「Rapid Eye Movement」(快速動眼期)的簡稱,此時眼球持續細微地轉動,代表腦部正在活躍地運作。當我們清醒時,腦部應付著來自眼睛、耳朵所接收到的訊息,思緒總是受到影響;淺睡狀態中,這些外部影響幾乎都被隔絕了,持續活動的腦部就將暫時保存的記憶轉換為持久性的記憶,或將所接收到的訊息做取捨選擇;進入深睡期時,大腦則獲得休息,讓疲勞得以恢復。

為了充分活用腦部,就要善用這項性質,不要覺得睡眠狀態中什麼都沒辦法做。例如,準備睡覺前,將隔天要用的資料先瀏覽一遍,把問題點大概地想一下,或是閱讀書籍、背單字、寫日記也很不錯。

睡前營造易入睡的腦部狀態非常重要,如果睡前想一些事關重大的問題,或看一些刺激性的影像,容易過於亢奮導致睡不著,所以晚間請給感情系統多一點撫慰,譬如聽聽溫和的音樂。

至於睡眠時間因人而異,但至少要睡六個小時,可以的話,睡滿七個半小時更好。有時我們不得不減少睡眠時間,但絕不能視為理所當然,否則等同減少了腦部整理思考的時間,長期下來就會出現健忘或思路混亂的症狀。不妨想成「睡眠也是思考的一部分」,然後早點睡吧!養成睡飽醒來後再深思熟慮的習慣,絕對是合理的。

3.瑣事鍛鍊課

家事才需要「動腦筋」,處理瑣事是訓練腦部的基本功

近幾年非常流行的腦力鍛鍊,很多是將重點放在額葉的鍛鍊。額葉是位於腦半球的前方,約在眼睛以上,耳朵之前的位置,從眼睛或耳朵接收到的資訊,會經由頂葉(Parietal Lobe)、顳葉(Temporal Lobe)、枕葉(Occipital Lobe)匯集至額葉。額葉負責處理這些資訊,然後組成思考或行動的結構,再藉由運動中樞(Motor area)向身體發出命令。

額葉在腦部扮演著像指揮塔一樣的角色,如果生活中就能不斷鍛鍊額葉,自然能培養起在面對麻煩事時的「耐性」。所以,如果腦力已經低落,覺得不管做什麼都覺得麻煩的話,請從處理身邊的瑣事開始試試看吧!例如整理房間、將壞掉的東西送修等都可以。每天積極地去處理這些事,漸漸地就不覺得麻煩了,這時也意味著腦中思考系統的支配力變強,成為擁有高度問題解決能力的人了。

額葉的主要活動是「選擇」、「判斷」、「系統化」,做家事是一項很好的訓練。像是整理房間,我們會「選擇」要從哪裡開始收拾,然後「判斷」東西該丟掉或留下,進而將房間整理得更具機能性。額葉機能低下的人,會愈來愈沒辦法收拾整理,導致連需要的東西都不小心丟掉。

再以做菜為例,剛開始,得先配合菜色內容選擇肉、魚、蔬菜等食材;第二步,就是判斷如何處理這些食材,例如洗、切、煮等。如果無法將這些選擇與判斷有效地並列比較,就不能迅速地做完菜。而且做菜時,通常並不是只做一道料理,而是要同時做好幾道,烹調馬鈴薯燉肉時,也同時在烤魚及準備生菜沙拉,甚至必須找空檔進行收拾整理的動作,這也牽涉到要怎麼組織整體的步驟與順序;更能幹一點的人,甚至還能利用時間來洗衣服跟打掃呢!

能夠敏捷俐落地處理這些家事的人,不用懷疑一定是額葉機能高的人。並不是說在工作與學習中的用腦才是高度用腦,在家事中的用腦就不是高度用腦。至於能敏捷地處理家事的人,是否工作也一樣能幹?這兩件事因為所需的知識與經驗不同,就無法一概而論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工作素質一定更好。

工作時,經常是接到命令然後依照既定流程行動,做家事則必須靠著自己思考而靈活行動,這時就鍛鍊到額葉發號指令的能力。甚至,一週挑戰一次從沒試過的新菜,或是心血來潮時變換家裡的布置,為例行事務加入一些變化,就是更有效的鍛鍊。一直把家事推給太太做的老公們,請養成多少也做一點的習慣,絕對會發覺到做家事是一項有效活用腦部作業的訓練。

【本文摘自30雜誌3月號,訂閱30雜誌電子版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究竟今天誰會當選總統?」…,如果躺在床上準備睡覺你還在想這些問題,睡眠品質自然好不起來!每年3月21日是國際精神衛生組織公訂的「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代表現代人已意識到良好睡眠品質的重要,也凸顯睡不好的人愈來愈多。

 ■睡眠障礙3大類 失眠最多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灣,一名女人突然七孔流血暴斃,一夜之間赴黃泉,大家要多多注意!
經過初步驗屍,斷定為中砒霜毒而死亡。那砒霜從何而來?警方深入調查。一名醫學院教授被邀協助破案。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大學的時候
化學老師告訴我們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