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50
作者:陳雅玲

 

 

 

 

 

胡雪巖雖然所受教育不多,但「無信不立」的原則,貫穿在他一生的經商路上。

 

從「偷偷學,暗地做,不能說」,到公然崇拜,大陸企業家對「紅頂商人」胡雪巖,態度上有了本質的改變。他的成功精髓──商道即人道,信譽就是錢」,讓他成為清末第一富豪。


○○六年二月十日,在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的年度大會上,董事局主席馬雲向員工宣布新一年的三大主題,第一個就是誠信

土生土長於浙江的馬雲,一直以身為浙商而自豪,他說:「一百多年前,胡慶餘堂的胡雪巖就把『戒欺』、『誠信』注入了浙商的血脈。在新的歷史時期,對阿里巴巴而言,誠信建設更是一項首要使命。」

經過多次調查,馬雲發現:企業在網路上交易,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誠信。這也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為此,馬雲率先提出在電子商務建構誠信體系。二○○三年創建「淘寶網」後,他打造出一個誠信體系「支付寶」(買家先付錢給支付寶,等收到賣家的貨,再通知支付寶付款給對方)。隔年淘寶網的網上營業額為人民幣七億元,二○○七年就成長達人民幣四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七百億元),平均每天人民幣一億元,發生欺詐的交易卻不到一筆。馬雲有感而發:「誠信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財富。」

這句話聽起來好耳熟。正是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說過:「信譽就是錢。」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頭號網路新貴竟向百年前商人取經商道,這不是特例。

中國大陸自一九九五年興起胡雪巖熱,並一波一波持續至今。越來越向資本社會靠攏的企業家,開始熱中於學習胡雪巖自如游走於官場商場之間的「門道」。

企業家之間流傳這樣的一句話:「當官要讀《曾國藩》,經商要讀《胡雪巖》。」大陸《胡雪巖商學院》、《胡雪巖商政之道》之類的書如汗牛充棟,現在「卓越亞馬遜」網站,就有八十四本之多。

○○一年春節,杭州市政府耗資約人民幣六千萬元,重修胡雪巖位於杭州市元寶街的故居。接著,幾齣有關胡雪巖、徽商的電視連續劇開拍熱播。再來,杭州人和安徽人爭奪胡雪巖的籍貫,多位知名學者跳下來打筆戰,最後震動了中央高層,才定了「祖籍徽州、杭州發跡」的結論。

 

此外,二○○六年,浙江舉辦了一場「中國商道論壇」,主題就是胡雪巖;二○○七年,北京清華大學舉辦的「領導商略總裁特訓班」,宣導「一邊學威爾許,一邊學胡雪巖,讓企業家成為中西合璧的卓越領導者。」二○○八年一月,以書寫《大清帝王》歷史小說知名的大陸作家二月河,繼大陸市場後,也即將在台灣出版他的小說新作《胡雪巖》。

中國商界掀胡雪巖熱 爭學清末首富的致富心法

誰是胡雪巖?小說裡,他叫做胡雪巖,正史上,他叫做胡光墉。他是中國晚清第一大豪商,在全盛時期,他的生意遍及生絲、茶葉、當鋪、糧食、軍火、房產、錢莊、藥號等,這每一項在當時都是可以大發利市的行業。

如果一百三十年前,《富比世》(Forbes)有「全中國最有錢的人」排行榜,胡雪巖應可排行第一:他在世時就有「財神」稱號,身價超過 兩千萬兩 。當時清朝一品官員約當今天的部長,年薪不過 兩百兩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與外國銀行開展金融業務往來的人,又是第一個獲清廷特賜二品紅頂戴、賞黃馬褂、准紫禁城騎馬殊榮的商人。他的錢莊最鼎盛時期,來往資金曾高達白銀三千萬兩,超過當時大清政府歲收的一半。

胡雪巖在經營中有幾個特徵:利用官府資源的能力、和社會各層面斡旋的能力、資本運營的能力。在當今的中國,如何迅速聚集財富,從體制內尋求創業資源尤顯關鍵。」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領軍人物、深圳萬科董事長王石,曾一針見血的指出胡雪巖吸引當今中國企業人士的原因。

○○七年十二月初,記者來到了杭州的元寶街,這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的青石板街巷。走在這條兩頭低、中間高,外型酷似元寶的小巷,左手邊就是胡雪巖故居,那一堵高達九至 十二米 ,約當三、四層樓高的白色封火牆,還未抵達大門,我們就已被其氣勢所震懾。  

 

進得大門,院內建了十三座樓,是胡雪巖為其母親和十二房妻妾所建。有廳堂樑柱門窗和家具全用名貴紅木做成的「紅木廳」;有用料均為金絲楠木,冬暖夏涼的「楠木廳」。移步駐足間,處處可見磚雕、木雕、石雕,全出自徽派能工巧匠之手。此外,各廳門窗大量使用進口的彩繪玻璃、銅管製的德律風(電話),整座豪宅,可說中西合璧,令人嘆服胡雪巖當時獨步江南的時尚品味。

這所廣達十八畝,當年耗資至少白銀 五十萬兩 的「江南第一豪宅」裡,還有一座由圓明園設計名師尹芝田所設計的「芝園」。據說,當時為了設計一座胡雪巖滿意的假山,尹芝田特地到靈隱寺的飛來峰尋覓靈感。光是堆疊這座假山,胡雪巖就揮灑掉 八萬兩 銀子,足以抵上四百個一品京官一年的薪水。

然而胡雪巖並非出身世家,也不是生來就是銜著金湯匙。據大陸歷史學者考證,他原本是安徽績溪的胡里村人。幼年失怙,幫人牧牛,十四歲跟隨徽商親族,到杭州一家錢莊當學徒,大清早還得起來幫掌櫃的倒夜壺,伺候盥洗。

經商十字訣 商道即人道、信譽就是錢

胡雪巖之所以能發跡、斡旋運用各方資源快速致富,其實背後全繫於他的十個字:「商道即人道」、「信譽就是錢」。

杭州有句諺語:「做好生意三件寶,人員、門面、信譽好」。胡雪巖恰把這三件事情發揮得恰到好處。

胡雪巖經商,非常重視門面。他的錢莊和藥店門面都十分講究,以他旗下的藥行胡慶餘堂為例,當年請來專家設計,整座占地八畝的建築群,酷似一隻棲息在杭州吳山腳下象徵長壽的仙鶴,門庭如鶴首,長廊是鶴頸。

如今,胡慶餘堂歷經一百三十年,仍矗立在杭州市河坊街的大井巷裡。記者走在這條古街道上,不必問路,就找到了胡慶餘堂。同樣是白牆黑瓦的徽派建築,但精明的胡雪巖,沒有平白浪費迎街的這面寬 六十米 、高 十二米 的封火牆。他命人在上面寫了「胡慶餘堂雪記藥號」八個黑色楷體大字,每個字高 五米 、寬 四米 ,相當於六、 七坪 大,遠遠就能看見。文革後,被破壞的牆面,重新由書法家章其炎寫上「胡慶餘堂國藥號」七個大字。入內,挑高的營業大廳更是寬敞氣派,宮燈高懸。

 

好門面,能贏得顧客的信心,胡雪巖深知其味。而讓員工有好的待遇,可以避貪,不會偷雞摸狗毀了事業招牌,這一點他也非常注意。例如在胡慶餘堂人員使用上,胡雪巖根據技能,將雇員分為三個等級敘薪,再根據貢獻,發給「功勞股」,也就是今天的員工分紅。同時也建立起十九世紀杭州最早出現的退撫制度。

第一個靠山 資助王有齡,養人脈不惜挪用公款

胡雪巖常說:「信譽就是錢」。在他的哲學裡,能「賠」、能「捨」才是真能講信,並從信任賺錢。

他的第一個政治靠山王有齡,就是得自這理念。

當時,胡雪巖還是個二十歲出頭的錢莊跑街,偶然結識家道中落的「候補官員」王有齡。同情其貧困遭遇,也為培養日後靠山,胡雪巖主動允諾幫他籌措上京補缺所需的 五百兩 銀子。話說出口,卻身無分文的胡雪巖,最後是挪用了當時他任職錢莊的一筆死帳,私自借給王有齡,挪用公款而結交人脈的胡雪巖因此被錢莊老闆解雇。甚至,落魄潦倒許久。

為了王有齡,胡雪巖賠上工作,能「賠」、能「捨」,二話不說。多年後,王有齡發達了,當上一個肥缺的官,握有大筆公帑負責浙江省的糧食採購。王有齡記得胡雪巖的恩情,回報的方式,就是讓胡能夠經手官方的購糧,進而利用購糧的公家資本,發展自己的錢莊事業。這奠下胡雪巖成為清朝大銀行家的基礎。

雖然出身低下,但胡雪巖很重承諾,而能五湖四海結交朋友;承諾、人脈、財富,堆砌成為日後不可一世的大富商

他的重然諾,還有一例。有一次,胡雪巖為幫助王有齡完成糧食運到北京的任務,他向地方幫派漕幫借得十萬石糧食。不久糧價節節暴漲,握有糧食者奇貨可居,因此王有齡打算還錢不還糧,卻被胡雪巖嚴拒。雖然胡雪巖很懂得靠囤貨致富之道,但此時他告訴王有齡:「你做官,不用心機不行,怎麼做都不為過;從商,一定要雙方有利、童叟無欺、講究義氣。」因為捨得高糧價的價差,不貪眼前暴利,讓胡雪巖獲得清朝第一大幫派漕幫的信任,使他日後多次得到漕幫的協助,生絲與錢莊事業才能越做越大。

 

不過,胡雪巖講信,與晉商不同,並非一成不變,裡頭可是充滿了彈性與機靈。

胡雪巖曾說:「八個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這就是會做生意。」他沒有本錢,卻懂得利用別人的錢來履行「信譽」,同時,又能讓自己獲利。

第二個靠山 跟隨左宗棠西征,賺錢也賺到功名

以左宗棠出征新疆的戰役,如果沒有胡雪巖,不會有勝仗。

當時英、俄插手新疆,妄圖瓜分中國西北,清廷命左宗棠出關西征。當時國庫空虛,軍情危急,兩位大臣李鴻章、曾國藩都坐視不管,左宗棠只得向商人胡雪巖求援。左宗棠是胡雪巖的第二個政治貴人。為對左宗棠履踐承諾,胡雪巖在上海向外國銀行借軍款,千方百計購運西方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但,一面對朝廷盡忠、對朋友盡義的同時,胡雪巖卻也從獨門的軍火生意中獲得大量佣金。

後來打了勝仗的左宗棠表彰胡雪巖功績,胡雪巖獲得歷史上商人的最高榮譽||紅頂戴、黃馬褂。「紅頂戴、黃馬褂」都是朝中大臣、功臣的服飾,極其榮耀,而皇帝竟然破例賜給一個商人,這在清朝兩百多年歷史中絕無僅有。

他既幫了左宗棠,又賺了錢,也賺了功名。大時代造就了胡雪巖,一介商人在國家動盪中卡到一個特殊的位子,如果生在清朝強盛時,胡雪巖再怎麼厲害也出不了頭。他的詮釋是:「做小生意時遷就局勢,做大生意時幫國家扭轉局勢。大局好轉,我們做生意就自然有辦法了。」這是「天理」(忠孝)與「人欲」(名利)的相通。

胡雪巖的行事,向來就是結果高尚、過程曲折;懂得滿足人的欲望,對胡雪巖來說,是一種不妨礙大局的手段,一如他所說:「商道即是人道」。譬如籠絡當時的財政部長寶鋆,他的手段就很高明。

明目張膽的送錢,方式拙劣,於是他設計一條巧徑。首先,他託北京一家琉璃廠,找上寶鋆,說要收購他收藏的一些字畫古玩。琉璃廠老闆買下這些字畫後,轉賣給胡雪巖。而胡雪巖又大方的送給寶鋆。這些文物繞了一圈,又回到原主寶鋆手上,巧妙的轉手間,寶鋆也收到胡雪巖的錢。後來,寶鋆知道胡雪巖的用心,反對借洋債買武器的態度,就馬上軟化了下來,也把左宗棠缺軍火的困擾解決了。

 

胡雪巖用這種高雅的手段行賄,堪稱如今政壇「送字畫」籠絡的祖師爺。深懂人情世故的他曾說:「人間萬事在一『』」,他懂得世間人見色起意、見錢眼開,胡雪巖為了與這些有潛力的人拉關係,談笑間大筆金錢、心愛女人都捨得送人。

剔透人情世故 前半夜想想別人,後半夜想想自己

「胡雪巖在江湖上最牛(厲害)的就是人情世故。」被譽為中國地產界思想家的萬通集團主席馮侖指出:「胡雪巖有一句話:『前半夜想想別人,後半夜想想自己』。」若是胡雪巖不懂人,單講信,也無發揮之餘地。

最能體現胡雪巖「商道即人道,信譽就是錢」的,是他在一八七八年花了幾十萬兩銀子創辦,卻分文不取的百年基業||胡慶餘堂。

同治元年,杭州被左宗棠從太平軍手中攻下後,已經化為一片瘡痍,人口剩下十分之一。胡雪巖被委以賑撫局事務,他設粥廠、難民局、義塾、醫局,收殮分葬暴骸數十萬具。為了對付隨之而來的瘟疫,胡雪巖派人到藥局買藥材,分送杭州老百姓。

誰知,當時藥價已隨疫情擴大而飛漲。胡雪巖決心自己辦一家藥局。他重金聘請浙江名醫,收集古方,總結經驗,選配出丸散膏丹及膠露油酒的驗方四百餘個,精製成藥。

當時,胡雪巖不允許以假代真,以次充好,特別在營業廳後,向內懸掛一塊親手書寫的「戒欺」匾:「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乎性命,尤為萬不可欺。余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

他要求員工「採辦務真」,藥材不但要真,還要「地道」。例如,驢皮一定要去山東濮縣採購,山藥一定去淮河流域採購,甚至有一味石龍子(四腳蛇),都一定選用杭州靈隱、天竺一帶「金背白肚」的「銅石龍子」。每年入夏,胡慶餘堂藥工就得親自出馬去抓。

 

胡雪巖將「顧客乃養命之源」立為胡慶餘堂店規,要求店員把顧客當衣食父母。藥店二十四小時配藥,每逢冬夜,痰重哮喘的病人敲門求藥,值夜藥工必定立刻起床,劈開新鮮的淡竹,在炭爐上文火烘烤,讓竹瀝慢慢滲出,給病人服用。這個過程耗時一個多小時,有時連來好幾個病人,值班藥工幾乎通宵不眠。

不過,胡雪巖還是個精明的商人,他不是悶著頭做信譽,而是敲鑼打鼓做給人看。

為了讓顧客相信胡慶餘堂的貨真價實,他在廣告、公關上的工夫也沒少。例如製作全鹿丸,為讓百姓相信用藥純正,不但開闢養鹿苑,還在製作前,讓店員扛著鹿隻遊街,再當眾宰殺。他也在上海《申報》上刊登廣告,充分運用現代行銷工具。

胡雪巖為行仁術而創辦胡慶餘堂,後因藥材地道、成藥靈驗,營業鼎盛,大為賺錢。正式開辦兩年後(一八八年),胡慶餘堂資本額已達 二百八十萬兩 ,與北京的百年老店同仁堂分峙南北,成為「江南藥王」。

商業帝國垮台 成為政爭犧牲品,看錢仍豁達

胡雪巖曾說,「本來我什麼都不是,現在有錢了,吃過,見過,玩過,樂過,最多赤條條來,再赤條條去。」在左宗棠與李鴻章的鬥爭中,胡雪巖成了犧牲品,投資白銀千萬兩的絲繭被外國商人聯合抵制而爛在倉庫,錢莊被擠兌而倒閉,他的王國,迅速頹傾。造成晚清重大金融風暴的胡雪巖,死於一八八五年,得年六十二歲。當浙江巡撫前往抄家時,只見一燈如豆,七尺薄桐棺,連小屋都是租來的。豪宅與胡慶餘堂已被滿清皇親文煜巧取豪奪,「人亡財盡,無產可封」。最後甚至他死後葬於何處,都一直是個謎。

然而,胡雪巖並非真的「赤條條去」。當年抄家之後,接手的文煜,以 二十萬兩 代價奪取胡慶餘堂,也換掉「雪記」招牌,沒想到顧客不相信賣的是真藥,逼得文家最後與胡雪巖後人訂定契約,照舊使用「胡慶餘堂雪記」招牌,代價是,給予胡氏後人十分之一股份做為「招牌股」,分享藥鋪的一份紅利。

 

胡雪巖的面向太多,有人認為他是「經營之神」,有人認為他不過是一名投機商。

在一次造訪《紅樓夢》裡的富豪榮德生故居後,企業家王石在部落格上寫著:胡雪巖從未致力於投資新式工廠、改良工藝、提高品質,而是留戀於囤積居奇、大進大出的生絲投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並不算是一個企業家,而只是一個絲業流通領域的商人。

然而,二○○六年 夏天 ,王石在杭州探訪胡雪巖故居、胡慶餘堂後,印象大幅改變。

從『戒欺』匾上,看到經營者對生命的尊重、道德上的自覺。有了道德上的約束,『採辦務真,修製務精』自然成為胡慶餘堂的生意底線。顧客乃養命之源。按照現代的語言解釋就是:顧客是衣食父母。一百二十年前,就提出『客戶第一』的經營理念,令人佩服!」

胡雪巖在事業極鼎盛時期,因為錯估自己的勢力與單壓左宗棠一脈政治後台,而事業王國一夕垮台(見一百零六頁)。在將被查抄之際,當家的 羅四 太太主張將各個姨太太房裡的現款、金條、珠寶等約 二百三十萬兩 銀子,趁天不亮交人帶出去,胡雪巖卻不同意,他說:「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對此,王石評論道:「他生意上雖然失敗了,對待錢財還能如此坦蕩,令人景仰!如此來看 胡 先生,信奉『信用、商德』,雖敗猶榮!」


胡雪巖大事紀

小人物期
1823
出生。
1837 14
歲到杭州「信和錢莊」當學徒。
1848 25
歲結識「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挪借錢莊500兩 銀票幫王有齡補實官位被趕出錢莊。

起步期
1860
胡雪巖37歲時,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感恩圖報,幫胡開辦「阜康銀號」。
1861
太平軍攻杭州,購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
1862
39歲時投靠新任浙江巡撫左宗棠。

發達期
1868
協助左宗棠在福州開辦「福州船政局」,成立中國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廠。
1872
出面舉債,供應左宗棠西征新疆軍費。
1877
幫左宗棠創建「蘭州織呢總局」,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官辦輕工企業。
1878 55
歲成立「胡慶餘堂」藥號,正式營業。
1881 58
歲向英商渣打銀行借外債助左宗棠西征軍,左宗棠戰勝,胡被授予布政使銜(三品),賞穿黃馬褂、官帽上可戴二品紅色頂戴,並「總辦四省公庫」。

衰敗期
1882
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企圖壟斷絲繭貿易,卻引起外商聯合抵制。
1883
被迫賤賣絲,損失1000萬兩,開始週轉不靈,錢莊遭擠兌,其後各地商號倒閉,終於破產。被清廷革職抄家。
1885 62
歲抑鬱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