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堤區 City

景點



西堤區是倫敦的商業重鎮,但其中也隱藏了不少的寶藏,如擁有世界第二大圓頂的聖保羅大教堂、謎一般的倫敦塔、壯觀的倫敦塔橋、最高的紀念碑,每一樣都值得人細細品味!



穿著黑西裝、長風衣,手握黑傘與手提箱,是倫敦上班族的典型穿著,尤其在西堤區最為明顯,在這區上班的人口超過25萬,但真正居民僅有6千人,晚上9點以後或週末人煙稀薄。西堤區是倫敦歷史起源地,但羅馬人在此留下的遺跡在1666年倫敦大火中付之一炬,重新規劃修整後,現今為倫敦重要商業金融重地。聖保羅大教堂的建築傑作和倫敦塔種種歷史傳奇,是西堤區最引人入勝的兩大景點,從塔橋上更可欣賞泰晤士河沿岸建築,若能在黃昏時巧見倫敦塔橋升起讓船隻通過的情景,想必會不由自主的哼出小時兒歌「倫敦鐵橋

聖保羅大教堂

:St Paul's

:週一—週六8:30—16:00

:£4,豋塔票價£3.5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81年戴安娜與查理斯的婚禮大典,雖然往事唏噓,但仍不減聖保羅大教堂對旅客的吸引力,整體建築設計優雅、完美,內部靜謐、安詳的氣氛得以淨化、沈澱繁忙的心靈。



聖保羅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後經多次毀壞、重建,由列恩(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紀末完成這倫敦最偉大的教堂設計,目前教堂原頂仍在進行修護工程,預計還要2年時間完成。聖保羅教堂另一個建築特色,是少數設計、建築分別僅由一人完成,而非歷經多位設計、建築師的教堂之一,目前教堂內還有一個列恩的墓碑,上書「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



聖保羅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僅次於羅馬的聖彼得教堂,走進教堂就會為那寬廣挑高的中殿讚嘆不已,圓頂下的詩班席是教堂中最華麗莊嚴之處,天花板上繪畫細膩精緻。要想嘗試聖保羅耳語廊(Whispering Gallery)的神奇,要另外付費從教堂一側爬上數百層階梯,對著耳語廊的通孔說話,神奇回音效果讓你的同伴在其他任一通孔都可以聽到回聲。



從耳語廊再往上爬可抵達塔頂,是眺望倫敦市區的絕佳地點,不過這段樓梯較為險陡,體力不佳或有懼高症者不要輕易嘗試。教堂地下室有名人英雄紀念碑,以及禮品店和小餐廳。


紀念碑

:Monument

:週一—週五10:00—17:40,週末14:00—17:40

:£1.5

這座紀念碑(The Monument)由列恩為了紀念1666年倫敦大火所設計,紀念碑高61公尺,恰與紀念碑和火災發生地布丁巷(Pudding Lane)等距離。1666年9月布丁巷內一家麵包店發生火災,連燒3天造成4/5市區全毀,包括87間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000間民房,但也因此讓倫敦重新規劃建設為今日現代化面貌。倫敦重建的當時,列恩是主角,重建的54間教堂中有51間由他主其事,包括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



紀念碑是全世界最高的獨立石柱,可以購票爬上331級階梯欣賞市景。從紀念碑往布丁巷,還可以看到當初發生火災麵包店的標示,有趣的是,附近周圍的道路都是因應以往商業區命名,如麵包街(Bread Street)、牛奶街(Milk Street)等。





英格蘭銀行

:Bank

:Bartholomew Lane

:週一—週五10:00—17:00

:免費

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與其對面的皇家交易所(Royal Exchange)一帶是倫敦主要商業區。英格蘭銀行角色類似我國的中央銀行,1694年時為籌措英王威廉三世對法戰爭經費而設立,現今建築僅剩外牆部份為18世紀索恩的設計,其他均為1925至1939年的新建築。從針線街(Threadneedle Street)左轉至英格蘭銀行附設的博物館(Bank of England Museum),可見識這個日不落國300年來的銀行史,以及金碧輝煌的黃金吧台、羅馬地板,與英國金融制度的說明

倫敦塔

:Tower Hill

:3至10月,週一至週六9:00—17:00,週日10:00—17:00;11至2月,週二—週六9:00—16:00,週日及週一10:00—16:00

:成人£10.5、兒童£6.9

:導覽9:30—15:30每30分鐘一次

每年有250萬人從世界各地前來倫敦塔(Tower of London)一遊,倫敦塔900年歷史中曾為城堡、王宮、監獄,自然產生了許多精彩懸疑的歷史故事,加上著名的倫敦塔守衛(Yeoman Warder),珠寶塔中的寶石王冠,成為倫敦最受歡迎的旅遊點之一。



倫敦塔內每個塔有不同藏物和典故,其中歷史最悠久的白塔(White Tower)於11世紀末完工,典藏了許多皇室兵器,目前是英國國家兵工器和倫敦塔博物館,數百年來各種武器演進在此一覽無遺,塔中規劃的參觀路線至少需時45分鐘。珠寶屋(Jewel House)最著名的是英國王室的珍貴王冠,包括女王在上議會開議時,所佩戴嵌有317克拉鑽石的帝國皇冠(Imperial State Crown),以及鑲有世界最大530克拉鑽石「非洲之星」的十字權杖,珠寶屋播放的影片中,有現在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加冕典禮,以及王室珍藏王冠、珠寶、戒指、寶劍之介紹說明。其他如兩位王子被謀殺的血腥塔(The Bloody Tower),作為監獄時期死刑犯船進入倫敦塔的叛徒門(Traitor's Gate),甚至於倫敦塔著名的烏鴉,各種典故都可以在倫敦塔守衛口中得到完整版的說明。倫敦塔守衛又稱為Beefeater,每半小時會帶領遊客導覽之旅。



從Tower Hill地鐵站出來後可先上小平台遠觀倫敦塔,平台上日晷鐘周圍記載著倫敦歷史的石刻。


倫敦塔橋

:Tower Hill、London Bridge

:(0207) 378 7700

:4—10月10:00—18:30;11—3月9:30—18:00;最後入場時間為關閉前75分鐘

:£6.5

哥德式外觀的倫敦塔橋(Tower Bridge)於1894年完工,是倫敦泰晤士河上著名地標,採用先進的鋼骨架構建築,遇有大船通過或特殊場合時,塔橋橋面會升起,可達40公尺高,60公尺寬。登上塔橋嘗試倫敦橋體驗(Tower Bridge Experience)是了解塔橋歷史、建築,以及欣賞泰晤士河風光的最佳地點。博物館中以許多歷史照片和互動式展示呈現塔橋100年來的演進,1976年前塔橋起降還是用蒸汽為動力,現今已改為電動。倫敦塔橋升起時最為壯觀,基本上每天一次但時間不一定,可以先去電詢問。


聖凱薩琳船塢

:Tower Hill

從倫敦塔往塔橋方向可達聖凱薩琳船塢(St. Katherine's Dock),原本是19世紀初期泰晤士河岸重要的卸貨處,許多商品如茶葉和當時流行用來製湯的烏龜都由此入港。經過19、20世紀初的繁榮期,大型貨櫃都改在泰晤士河下游的港口下貨,這裡也曾一度關閉,經過規劃重整後,商業大樓、住宅、商店、咖啡店逐漸遷入,遊艇碼頭呈現的度假風情與鄰近的倫敦塔成明顯的對比。

科芬園 Covent Garden

景點



科芬園是倫敦第一個露天廣場,延續至今成為最多觀光客「品味」倫敦的第一選擇,許多風味餐廳、個性商店、街頭藝人和露天咖啡座都讓科芬園充滿活力與魅力,不論露天市集或是街頭小店,英國品牌或國際服飾,在科芬園漫步於周圍維多利亞式建築間,文藝情懷油然而生。



長久以來科芬園也是倫敦戲劇大區,與蘇活區相連並生,但比蘇活區更老少咸宜。科芬園在中古時期原為修道院花園,15世紀Bedford伯爵請Inigo Jones將這裡重建為「適合紳士居住」的高級住宅區,同時造就了倫敦第一個廣場,後來成為蔬果市場,目前以街頭藝人和購物街區著稱。

科芬園廣場

由玻璃鋼鐵所覆蓋的科芬園廣場(The Piazza)青春洋溢,地下挑高中庭前後有兩個咖啡座,周圍有成排風格殊異的商店;地面樓分為北、中、南三區,除了種類更多的商店外,還有兩個古物市集:蘋果市集(Apple Market)和狂歡市集(Jubilee Market)。



在這裡消磨半天可以逛許多商店:美體小鋪(Body Shop)的價位約為台灣的一半左右、The Candle Shop有許多不同造型的趣味蠟燭、The London Doll House陳列許多英國迷你模型屋和娃娃、Wonders的各種小玩具吸引各種年齡層的童心未泯者,更有特色的包括Peter Rabbit & Friends專賣店,以及各種身體保養芳香品的LUSH。



地下樓的Cabaret Mechanical Theater是一個相當有趣的迷你博物館兼商店,許多投幣式機器帶給你意外驚奇。一樓兩側的蘋果市集和狂歡市集有不少攤位,有小古玩、衣服、手工藝品、小禮品等,雖然規模不大,但偶爾會有物超所值的精品。


聖保羅教堂

這裡的聖保羅教堂(St. Paul's Church)與西堤區的聖保羅大教堂並無關係,由Inigo Jones在1633年建造完工,是他針對科芬園重整設計的一部份。由於科芬園戲劇蓬勃興盛,聖保羅教堂前也成為街頭藝人的表演天堂,每到週末有許多精彩獻藝,吸引許多人潮。

倫敦交通博物館

:Covent Garden

:39 Wellington Street

:(0207)379 6344

:倫敦交通博物館

:週一至週四、週六、週日10:00—18:00,週五11:00—18:00

門票:£4.95

要知道倫敦以及英國交通系統的演進,來到倫敦交通博物館(London Transportation Museum)就沒錯了!從1820年代的四輪馬車演進到兩輪馬車,以致於現在的巴士、火車、地下鐵、計程車等,各種交通工具的變化在此一覽無遺,有實際的展示和詳細說明,其中倫敦地下鐵的建造設計過程饒富趣味。



交通博物館內有真正的公車、電車展示,參觀者可以親自站到駕駛座的位子體驗一下各種交通工具的操作情形,還有許多特別設計的互動式設備。交通博物館將參觀路線分為14展區,在入口可以索取一張Kid Zones,每參觀完一個展區可以蓋一個不同的章,是不錯的紀念品,基本上這個博物館蠻適合兒童前來。最後不要錯過博物館商店中各種相關書籍,以及有趣的紀念品如地鐵圖四角褲、襪子等,最著名的是一些現代藝術家的海報。





劇院博物館

:Covent Garden

:Tavistock Street

:(0207)836 7891

開放:週二—週日11:00—19:00

門票:£4.5

位於西區最古老的劇院─皇家劇院的附近,劇院博物館(Theater Museum)展示許多劇院歷史與呈現各種舞台效果的私房法寶,包括化妝、戲服、19世紀迄今的舞台設計演進等。劇院博物館主要展覽都在地下室中,有趣的是,走進主要展區彷彿來到水族館中,但是在一大塊一大塊的玻璃窗內看不到魚,而是各種有趣的劇院歷史。


皇家劇院

:Catherine Street

:(0207)494 5000

皇家劇院(Theater Royal)又稱為Drury Lane Theater,是西區劇院中最古老的一家,也是倫敦第一座劇院,建於1633年,目前是音樂劇西貢小姐的演出場地。

尼爾街

科芬園廣場往尼爾街(Neal Street)方向,沿途有許多個性商店,各式各樣新潮作怪的服飾,或是獨一無二的包包、鞋子,以及小巧可愛的餐廳應有盡有。

肯辛頓 Kensington

景點



寧靜安詳的肯辛頓區人文薈萃,氣質淳厚,倫敦最受歡迎的自然史博物館、V&A博物館和科學博物館都聚集在此,上至天文自然,下至科學新知、各國歷史文物,是知識追求者必定造訪之處,讓你沈浸在知識殿堂的喜悅之中。



海德公園和肯辛頓宮讓肯辛頓綠意盎然,周圍的各國大使館和名品商店,也為這區帶來貴族的氣氛。肯辛頓和騎士橋一帶是倫敦地價最貴的區域之一,許多外國大使館設立在附近,加上世界知名品牌都在此設有分店,充滿多國貴族風情。



V&A博物館

:South Kensington

:Cromwell Road

:(0207) 938 8500

:10:00—17:45(週一12:00—17:45)

:£5(16:30之後入館免費)

:V&A博物館

倫敦人暱稱為V&A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館藏了全世界最多的裝飾藝術品與英國雕塑,豐富多樣化的典藏工藝品讓人目不暇給,17世紀至今的服飾潮流、彩色玻璃製品、中古寶藏等,來到V&A必為來自世界各國的人類成就讚嘆不已。



V&A創立於1852年,展示空間共分4層樓,地面樓有伊斯蘭、印度、中國、日、韓等多國歷史文物,其中印度文物收藏號稱全世界最多;韓國文物年代則可追溯至西元300年。服裝展示區(Dress Collection)也相當有趣,從馬甲上衣、撐架蓬蓬裙到現代時尚服飾;17世紀初方巾帽到19世紀大型花邊帽;所有服飾配件的演進與潮流,這裡都有實品提供完整的說明。


V&A的攝影藝術館也相當著名,1858年就舉辦了第一個攝影展,經常展出不同名家作品。


自然史博物館

:South Kensington

:Cromwell Road

:(0207) 938 9123

:週一—週六10:00—17:50,週日11:00—17:50

:£6(週一至週五16:30,週六、週日17:00之後入館免費)

:自然史博物館

倫敦最充滿知性與趣味的博物館當推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莫屬,館內分為生命館(Life Galleries)和地球館(Earth Galleries),不但各種標本齊全,兩個館都使用先進的互動式導覽裝置,讓參觀者得以輕鬆的方式認識自然知與人類的奧妙。



生命館最受歡迎的是精彩豐富的恐龍演進展,從恐龍的誕生到滅種有詳細的介紹,各種骨骼、化石標本和模型圖解更令人歎為觀止,包含本世紀發現最完整、1億2,500萬年前的恐龍,想知道身軀龐大的恐龍如何行走嗎?這裡正有一台恐龍行走模擬機,讓你親身試驗體會。



一進入地球館,那充滿絢麗科幻的巨型地球十分震撼,地球電扶梯前的青銅大雕像,彷彿正在招呼我們來趟太空探險之旅,為了讓遊客身歷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的威力,地球館特別設置一個超市情境,可以感受強力地震的搖晃。自然史博物館本身呈現維多利亞建築奇美,華麗的拱門上有許多花、鳥、猴子等裝飾,館內外古典建築值得好好欣賞。





科學博物館

:South Kensington

:Exhibition Road

:(0207) 938 8000

:科學博物館

:每天10:00—18:00

:£6.5(16:30之後入館免費)

這一區的各博物館中,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相對之下比較「樸素」,沒有過多的外在裝飾,以大量的硬體忠實展現數世紀以來的科學發展成果,特別英國是全球工業革命的濫觴,從早期的蒸汽引擎到最新近的太空工業科技,顯現各種科學奇蹟。

科學博物館地面樓有陸地運輸與太空探險,各種引擎、火車頭、車輛等都位於樓層主要位置,以及太空科學的發展與研究,火箭的設計和運行方式,導彈的演進等都有詳盡的導覽。一樓有針對基本科學原理設計的發射台(Launch Pad),兒童可以親自操作電漿球,另一側的氣象館收藏了許多專業氣象測量儀器,食物的探索區(Food for Thoughts)以兩個不同時代的冰箱作為比對,藉冰箱內食物的不同,說明食品科學以及人類飲食習慣的改變。



科學博物館最能滿足人類想像空間的是位於3樓的飛行區,不論是早期的滑翔翼複製品,或是現代各種噴射機都有,飛行實驗室有模擬駕駛艙可親自操作。'99年科學博物館有兩項特展,至8月底展出日蝕展(Solar Eclipse)、2000年3月底的「It's About Time」各種原子鐘。


海德公園

:Hyde Park Corner、Knightsbridge、Lancaster Gate、Marble Arch、Queensway

倫敦市區最大的公園,也是倫敦早於17世紀初第一個開放給大眾的公園,1851年的萬國博覽會在此地舉辦,現在凡遇皇室重大慶祝活動,表示尊榮的41槍響就是在這裡開砲。



海德公園(Hyde Park)長達1英哩半,寬也有1英哩,慢慢散步可在此消磨大半天時間。海德公園與肯辛頓花園以蛇型湖(The Serpentine)相鄰,夏天時是划船和游泳的熱門場地,公園右上角的演說者角落(Speakers' Corner)每到週日就是觀察倫敦民主風範的最佳時機,懷抱不同立場與理念的民眾自備肥皂箱在此發表言論,旁觀者有時也會針對其言論加以反駁或辯論,但大多數是所謂的「一人政黨」在此獨角演出,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怪誕言論。



海德公園另一側的肯辛頓花園原是肯辛頓宮的皇室庭園,對外開放後併入海德公園,最有名的是蛇型湖北端的小飛俠彼得潘雕像,雕像更北的噴泉和雕像富含古典氣息。

肯辛頓宮

:High Street Kensington、Bayswater、Queensway

:(0207) 376 2452

:5月—10月中10:00—17:00,10月中至3月中週三—週日10:00—15:00

:£7.5

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位於肯辛頓花園西側,是戴安娜亡故前在倫敦的住所,至今王宮門前仍有民眾不時獻上花束憑弔,目前肯辛頓宮State Apartments部份對外開放參觀,包括維多利亞女王受洗的房間和1760年迄今的皇室宮廷服飾展覽。



肯辛頓宮原為諾丁漢豪宅(Nottingham House),由威廉三世與瑪麗皇后在1689年時買下作為皇宮,之後一直是英國皇室的住所,從喬治三世開始才遷至白金漢宮的前身白金漢豪宅。



肯辛頓宮提供免費的錄音導覽設備,每個房間都有詳盡的解說,其中豐富的黃室服飾收藏(Royal Dress Collection)讓人大開眼界,包括瑪麗女王的結婚禮服、伊利莎白二世女王的家居服和禮服,當然還有許多華麗極致的配件。想像一下,衣香鬢影的上流聚會中,仕女紳士與王宮貴族身著豪華宮廷服,輕聲細語的英國腔,彷彿來到電影情景中。此外,國王廊(King's Gallery)精緻的17世紀繪畫極品也是參觀重點。


艾伯特演奏廳

:Gloucester Road、Knightsbridge、South Kensington

:Kensington Gore

:(0207) 589 8212、0891 500 252

1971年完工的艾伯特演奏聽(Royal Albert Hall)外觀仿自羅馬圓形劇場,古老紅磚為演奏廳增添幾許古意。艾伯特演奏廳原本計畫建造為藝術科學廳,但落成後維多利亞女王為紀念去世的夫婿艾伯特,將其更名為艾伯特演奏廳。

維多利亞女王與艾伯特這對皇室夫婦鶼鰈情深,21年夫妻生活中養育了9個孩子,艾伯特41歲病故後,維多利亞悲痛無比,除了艾伯特演奏廳外,位於海德公園南端,與艾伯特演奏廳相對的艾伯特紀念塔也於1876年完成。艾伯特演奏廳舉辦的活動包羅萬象,但最有名的是夏季舉辦的「Proms」音樂會,有不同類型的音樂在此演出。

Albert Bridge

沿著國王路一直走,在Oakley Street轉彎往泰晤士河方向直直走,便可看到美麗的Albert Bridge。葛妮斯派特羅在電影《雙面情人》中,就是在這座橋上發生了劇力萬鈞的情節。陽光普照時的Albert Bridge顯得清淨素雅,晚間天暗下來時,點滿燈火的Albert Bridge也是另一番美景喔。

景點導覽‧住宿導覽‧



馬里波恩 Marylebone

景點



馬里波恩與攝政公園並不是倫敦市中心,但卻以杜莎夫人蠟像館吸引無數計的遊客前來。以地鐵站貝克街(Baker's Street)為中心,杜莎夫人蠟像館和和天文館,提供全球名人錄,更引導我們進入倫敦的古往今來,以及宇宙行星的奧妙;虛擬卻又真實的福爾摩斯博物館,讓我們得以瞻仰英國第一奇智名偵探的風采,相當有趣。


攝政公園以夏季露天莎翁戲劇表演著稱,遼闊綠地經常可見是踏青運動者的蹤影,以及帶著孩童共享天倫之樂的家長。公園北邊的倫敦動物園是兒童的最愛,到攝政運河乘船遊河或徒步散心,可體會輕鬆愉快的氣氛。


杜莎夫人蠟像館

:Baker Street

:Marylebone Road

:(0207) 935 6861

:6月至9月9:00—17:30,10月至5月10:00—17:30

:成人£10,16歲以下£6.5;同時購買天文館費用成人£12.5,16歲以下£8

想同時與英國皇室、詹姆士龐德、達賴喇嘛等名人齊聚一堂嗎?在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中,各國明星、政要都栩栩如生圍繞在你周圍,堪稱是全世界最具水準的蠟像館之一。

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最大特色除了幾可擬真的蠟像外,就是精心營造出的各種情境,其中以恐怖屋(Chamber of Horrors)最為出名,在陰森灰暗的地牢中展示各種犯罪行為,包括倫敦知名的開膛手傑克。大廳中聚集了所有各國領袖、知名人物以及所有皇室成員,不過戴安娜卻獨自站在一隅,仍然是眾人注目的焦點。進入蠟像館後首先來到花園派對展覽區,可看到許多運動和影視明星蠟像,接著來到蠟像製作工作室,播放製作蠟像的過程錄影片,以及相關模型。杜莎夫人原先是以製作法國大革命的石膏面模,展開她的蠟像製作生涯,多年迄今,杜莎蠟像館的蠟像經常令人真假難分,蠟像館會在遊客出入的地方放置蠟像,常常製造出令人吃驚的有趣效果。



杜莎蠟像館的最後一站「倫敦精神」(The Spirit of London),用樂園電動車的方式介紹倫敦400年來的歷史,以倫敦自鼠疫、大火中浴火重生至今的現代化,來呈現所謂的倫敦精神。杜莎蠟像館較適合青少年年齡層,但也有不少未失赤子之心的成年人前往一遊。

天文館

:Baker Street

:Marylebone Road

:(0207) 935 6861

:6月—8月10:20—17:00,9月—5月,週一至週五12:00—17:00,週末10:20—17:00

:成人£6,16歲以下£4;同時購買杜莎夫人蠟像館費用成人£12.5,16歲以下£8

與杜莎蠟像館比鄰而居的天文館(Planetarium),每小時播放長度約40分鐘的星象奇景,運用電腦影像製作,在天文館的圓頂屋頂上投影展現至今人類所知的天文宇宙知識,解釋各種星象的變換,太陽系與宇宙各星球的關係,相當寓教於樂。



福爾摩斯博物館

:Baker Street

:221b Baker St

:(0207) 935 8866

:9:30—18:00

:成人£5

口叼煙斗,總是帶著一頂獵帽的福爾摩斯,在柯南道爾(Sir Arthur Conan Doyle)筆下成為聞名全球的名偵探,與他的助手華生醫生帶領讀者破案無數。小說中福爾摩斯所居住的地方為貝克街(Baker St)221b號,1990年在這個地點成立了福爾摩斯博物館(Sherlock Holmes Museum),館內的佈置擺設都以小說中提及的情節為佐,更增添福爾摩斯舊居的真實性。

小說中福爾摩斯和華生住在貝克街221b的二樓,前方是他們共用的書房,後端則是福爾摩斯的臥室,書房中陳列許多福爾福斯「道具」,如獵鹿帽、放大鏡、煙斗、煤氣燈等。博物館三樓則呈現不同小說中的知名場景,等福爾摩斯迷來細細比對。



小說中福爾摩斯的房東是韓德森太太(Mrs. Hudson),買票之後博物館給的收據就是一張由韓德森太太出具的住宿證明,相當有趣。事實上,地鐵貝克街站的牆上滿是福爾摩斯側面像瓷磚,一出地鐵站更可看到一位身著福爾摩斯裝的偵探散發名片,博物館對面也有福爾摩斯紀念品店。

攝政公園

攝政公園(Regent's Park)原為皇室獵場,1817至1828年間由約翰納許重新建構,本來設計為攝政王行宮,但後來僅完成部份別墅,但仍成為倫敦最著名的公園之一。攝政公園最活躍的季節在夏季,露天劇場經常舉辦各種音樂戲劇表演,最有名的就是莎翁名劇仲夏夜之夢。

蘇活區 Soho

景點



倫敦最能展現文化融合和多樣藝術的地方首推蘇活區:旅途中想節省吃飯預算要到蘇活區,要欣賞各著名音樂劇、電影也要到蘇活區,想見識時髦前衛的新新人類更要到蘇活區,不論你是LKK或Z世代,來這裡絕不會失望!



蘇活區大致以Piccadilly Circus、Charing Cross、Leicester Square、Tottenham Court Road、Oxford Circus五個地鐵站範圍內為界,此區歷史可追溯至1670年代,街道狹窄,房屋也不特別富麗堂皇,但最引人入勝之處是「人」,嬉皮、同性戀者、移民各族群為蘇活帶來了旺盛的生命力,霓虹燈閃爍之下的蘇活區是倫敦24小時無休不夜城的最佳代表。

國家藝廊

:Charing Cross、Leicester Square

:(0207) 747 2885

:國家藝廊

:10:00—18:00,週三延長至21:00

:免費入場

館藏豐富的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在1824年時僅有38幅畫作,從這些由喬治四世說服政府購買林布蘭、拉婓爾等人的38個作品,陸續拓展為現在以繪畫收藏為主的國家級美術館,已有2,300幅館藏,1997年時與泰特美術館交換60幅作品,使得國家藝廊的畫藏集中在1260至1900年間的作品,泰特美術館則偏向1900年後的繪畫。



國家藝廊分為四個側翼,所有作品按照年代順序展出,1991年增建的Sainsbury Wing收藏1260至1510年早期文藝復興藝術,最著名之一為達文西「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 and Saint John the Baptist」炭筆素描。西翼(West Wing)是1510至1600年代文藝復興全盛時期,義大利和日耳曼繪畫,許多巨幅繪畫都在此絕妙呈現。



1600至1700年繪畫收藏於北翼(North Wing)中,有荷蘭、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的繪畫,其中有兩間林布蘭專屬展室,以及Diego Velazquez的維納斯油畫「The Toilet of Venus」。東翼(East Wing)的1700至1900年代繪畫,包含了18、19及20世紀初的威尼斯、法國和英國繪畫,風景畫是一大特色,也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等許多佳作。



國家藝廊入內參觀不需付費,採自由捐獻方式,欲進一步了解主要作品的背景解說,可以向服務台領取攜帶式導覽設備,不須付費。Sainsbury側翼的外觀曾被查理斯王子大力抨擊,其中的Micro Gallery提供電腦查詢服務,堪稱國家藝廊最完整的電子藝術百科全書。

特拉法加廣場

:Charing Cross

成百上千的鴿群是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活招牌,無論何時這裡總是有黑壓壓一片的鴿子圍繞在廣場周圍,是倫敦遊行示威和慶祝新年的主要場所之一。



特拉法加廣場位於國家藝廊南邊,是約翰納許在1830年代的作品,廣場中央的雕像是為了紀念英國著名海軍將領尼爾森而設立,他在1805年對抗拿破崙的特拉法加戰役中殉國。一旁獅子圍繞的噴泉常有民眾和遊客駐足,欣賞周圍海軍總部拱門的優美建築。

聖馬丁教堂

聖馬丁教堂(St Martin-in-the-Fields)是吉布斯(James Gibbs)在1726年完工的作品,但其歷史可遠溯至13世紀,此地一直是教堂。聖馬丁教堂的最大貢獻就是對美國教堂建築的深遠影響,許多美國教堂的殖民地風格都以它為本。

來到聖馬丁教堂絕不能錯過咖啡店Cafe in the Crypt,朦朧光線中的18世紀石窖有神祕莊嚴的氣氛,是體驗浪漫歐洲的好去處,餐點飲料價格也不貴。
萊斯特廣場

從萊斯特廣場(Leicester Square)地鐵站到皮卡地里圓環地鐵站,以科芬奇街(Coventry St)為主軸,是蘇活區觀光客最活躍的地方,餐廳、購物商店、街頭畫家、戲院,從早到晚人潮不斷。



科芬奇街沿路熱鬧無比,倫敦最大的帝國電影院(Empire),和Odeon電影院都有巨大閃亮的招牌;瑞士觀光局(Swiss National Tourist Office)前的定時報時鐘精美華麗;再過去的街頭畫家區,聚集了很多以炭筆素描的畫家,畫法特殊值得前往觀賞。
皮卡地里圓環

17世紀這附近住了一位叫做Robert Baker的裁縫,他因為設計銷售一種稱為「Picadils」的硬質衣領而致富,形成今日皮卡地里(Piccadilly)之名。皮卡地里圓環最著名的就是噴泉上方的伊羅士(Eros)雕像,伊羅士是希臘的愛神,單腳拉弓的平衡姿態相當醒目,是為了紀念維多利亞時期慈善家Shafesbury而建。皮卡地里圓環與攝政街相連,是倫敦重要購物血拼街道;往Shaftesbury Ave.方向可進入蘇活區中心,以及美食餐廳林立的中國城。皮卡地里圓環周圍的閃亮霓虹燈招牌,倫敦只有這裏才看得到。

中國城

19世紀倫敦的中國城原位於Limehouse船塢一帶,1950年代許多香港移民湧進,中國城從此在蘇活區Gerrard街和Lisle街落地生根,現在的中國城已不是移民居住之處,而是倫敦便宜又大碗的美食天堂。



倫敦的中國城,大概是世界最慵懶的中國城了。別想要一早到此來用早餐或是飲茶,無論是餐廳亦或小館都要到中午時才會開!
這裡的餐廳多以廣東菜為主,到下午五點為止供應點心,晚餐則必須點菜。當地最有名的應屬「金龍軒」。要吃明爐燒鴨,一定要到此,雖然價位有較高些,一隻£15.00,但口感、味道等各方面都比別家好。「鹿鳴╳」是另一間口碑良好的粵式飲茶。還有像「中國城」、「新龍鳳」也都還不錯。新世界則是唯一還使用傳統推車的菜樓。若想吃港式靚陽、藥膳料理,就要到「珍聘」。小吃方面,羊城的麵粥燴飯類的選擇不但多,價位亦低廉,平均一客約4鎊左右。另外像「龍軒」、「龍島」等也是雷同。如果吃膩了中餐,換個口味到「越南菜館」吃碗清淡的越式牛肉麵(£3.40)也挺好的。
舊康普頓街

舊康普頓街(Old Compton Street)是蘇活區的中心,也是倫敦同性戀大本營,許多同性戀酒吧、偷窺秀深植其內,也有許多美食餐廳。Comptons在1980年代之前是這裡唯一一家同性戀酒吧,其他還有如Balans在內的許多同性戀酒吧和旅館、商店等,僅有少數會懸掛彩虹旗作為辨識之用,大多外觀與一般酒吧或咖啡店無異,僅能從店內全為男性客人窺得端倪。

皇宮戲院

:Leicester Square

:Shaftesbury Avenue

:(0207 )434 0909

即將於西元2000年堂堂邁入第15年的音樂劇「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就是在蘇活區的皇宮戲院(Palace Theater)演出。皇宮戲院建於1891年,原本為歌劇院,現在則是著名作曲家安德魯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所有。

南岸區 South Bank

景點



泰晤士河南岸屬於倫敦新興的一區,以往以隔岸西堤區為主的社會環境中,這裡包含了許多娛樂活動,包括酒館、劇院、鬥熊場,甚至16世紀河岸畔還有紅燈區。然而隨著都市改建計畫,泰晤士河南岸逐漸興盛,辦公大樓陸續遷入,更多的是藝術場地,如莎士比亞環球劇場、IMAX、泰特美術館新館等,使得南岸區即將成為倫敦新藝術殿堂。



南岸的河堤走道寬敞舒適,從塔橋一路往上游方向,沿途可見輕鬆愜意的散步行人、西裝筆挺的上班族,以及辛勤的工人,讓南岸區洋溢一股年輕不羈的朝氣。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

:London Bridge, Cannon Street

:21 New Globe Walk, Bankside

:(0207)902 1470、1500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

:5—9月9:00—12:30,10—4月10:00—17:00

:£6

17世紀時莎士比亞大多數作品都在環球劇場(Globe Theater)演出,但環球劇場在1613年演出「亨利八世」時被大火燒毀,400年後,新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Shakespeare's Globe)在原環球劇場附近不遠處重建,難得的是,劇場設計、建築方式、建材運用,都力求與原本的環球劇場類似,以磚瓦和木材為主,饒富古意。



這裡演出的莎士比亞劇都是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的風格,採取自然光線代替舞台燈,舞台佈景相當簡單無額外裝飾,與觀眾席之間沒有屏障,充分讓觀眾與戲劇融合為一,與當時劇場情景相當類似。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興建應歸功於美國演員Sam Wanamaker CBE,當他於1949年抵達倫敦時,赫然發現莎士比亞著名的環球劇場居然僅倖存一個牆上的青銅碑,於是決定要重建環球劇場,他的想法與努力逐漸受到國際重視,才有今日的新劇場誕生。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因為露天的關係,僅在5月至9月有莎翁戲劇演出。平常可參觀劇場博物館,內有一些環球劇場的背景歷史,以及專人帶領進入環球劇場參觀。

IMAX

:Waterloo, Embankment

:Waterloo Bullring, South Bank

:(0207)928 3535

全名是BFI London IMAX Cinema,共斥資2千萬英鎊、耗費14年企劃,18個月時間建立的倫敦最大螢幕電影院,地點位於滑鐵盧車站旁,可容納500名觀眾,最壯觀的特點是其螢幕不僅是倫敦最大的螢幕,更是整個歐洲最大的,高度超過10層樓,是一般35mm影片的10倍。



倫敦的第一個IMAX是皮卡地里圓環附近的Pepsi IMAX3-D Theatre Trocadero,這個新的IMAX不僅規模更勝以往,更運用先進的技術呈現2D或3D影片,螢幕上的8千萬小洞讓音效得以環繞整個廳院,所有建築物建構在噴泉上,以阻隔外界吵雜的交通噪音。

全球目前大約有150個IMAX戲院,過去影片主題多為野生自然、旅遊、太空世界等,但新題材也逐漸擴充中。

南華克大教堂

:London Bridge

:Montague Close

:8:00—18:00

這裡早至7世紀開始就是一個教堂,歷經歲月洗禮,目前原址現存最古老的遺跡可以追溯至12世紀,自1905年起成為英國國教教堂,教堂內的哥德式唱詩席和維多利亞設計是南華克大教堂(Southwark Cathedral)的最大特色,同時保有一些中世紀的教堂特色。美國哈佛大學的創辦人John Harvard於1607年誕生於南岸區,他就是在南華克大教堂中受洗,教堂內有一間禮拜堂以他的名字命名。
海斯商場

:London Bridge

原海斯碼頭改建成的海斯商場(Hay's Galleria),是包含購物商場、辦公大樓、餐廳的複合性建築,中庭上方有挑高玻璃屋頂,地面上的噴泉名為Navigators,是商場最大特色,也是逛完這區一個可以歇腳的去處,但商店數量目前還有限。

美食
酒館

Anchor

:London Bridge

:34 Park Street

:(0207)407 1577

:11:30—23:30

泰晤士河畔最有名的酒館,其歷史可追溯回1676年南華克大火,現在的建築建於18世紀。由於正對著隔岸的西堤區,可坐在河邊露天座位上欣賞對岸河景美景,是天氣好時的一大享受,平常中午也有不少上班族前來。
The George Inn

:77, Borough High Street, London SE1

:(0207)4072056

Tube:London Bridge

這家酒館也是屬於「Coaching Inn」的酒館,在交通運輸還靠著馬跟牛拉車的年代,進出倫敦市區的道路上都會有一些酒館。這些「Coaching Inn」過去停牛車、馬車的空地,現在成了顧客的停車場。



這間「George Inn」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莎士比亞的年代,據說他曾在此表演過,後來狄更斯也是這裡的常客。這間酒館的建築外觀非常古典,雖然它也毀於西元1666年的倫敦大火,但隔年重建後完全依照大火前的樣式,沒有任何改變。

西敏區 Westminster

景點



想一網打盡倫敦風景明信片中最常出現的畫面,來到西敏區就沒錯了,英國皇室宮殿白金漢宮、大黑帽紅制服的禁衛軍、金碧輝煌的國會大廈、深沈洪亮的大鵬鐘,加上倫敦流動命脈的泰晤士河都聚集在西敏區內,讓遊客一聲讚嘆勝過一聲,相機快門按個不停。



西敏區是英國政權和宗教中心,白金漢宮連接白廳區充滿莊嚴氣氛;西敏寺見證了英國千年以來的王權歷史,英國的輝煌光榮史表面上彷彿近在咫尺,實際卻遙不可及,這就是英國總是蒙上一層面紗的原因吧!


白金漢宮

:Victoria、Green Park

:(0207) 799 2331,信用卡預約0171 321 2233

:(0207) 930 9625.

:£10

想知道英國女王是不是正在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中?很簡單,只要抬頭看看皇宮正門上方,若懸掛著皇室旗幟,表示女王正在裡面,如果沒有的話,代表女王外出。每年8、9月間對外開放,一般民眾就可趁此時進入皇宮,瞧瞧究竟這個日不落國的王室居所有何可觀之處。



白金漢宮建於1703年,前身為白金漢屋(Buckingham House),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遷居於此,自此白金漢宮就成為英國皇室的居所,集合辦公與居家功能。居住在內的王室成員為伊利莎白女王與其夫婿愛丁堡公爵,以及50名左右的王室職員。


白金漢宮開放參觀的部份為王座室、音樂廳和國家餐廳等,經常一票難求,最好先用電話申請預約。


禁衛軍交接儀式

:4月中—至7月底,每天11:30;其他月份每兩天11:30舉行一次

:0839—123—411

:週日上午11:00 白金漢宮最受遊客歡迎的就是上午11點半的禁衛軍交接儀式,身著黑皮高帽與深紅亮黑制服的白金漢宮禁衛軍,幾乎已成為英國的傳統象徵之一。要到白金漢宮觀賞禁衛軍交接和軍樂團儀式,最好在10點半前抵達,才能在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Queen Victoria Memorial)和皇宮前搶到好位置。



11點20分左右,先有一班禁衛軍出來,已經佔到好位置的千萬不要輕舉妄動,精彩的在後頭,27分整,禁衛軍從鳥籠道(Birdcage Walk)方向往皇宮前進,這時就可欣賞到禁衛軍騎在馬上的勃然英姿,11點半進入皇宮舉行換班儀式與軍樂演奏,一直到12點左右,由喇叭、軍鼓、笛子等多種樂器組成的軍樂團,帶領著禁衛軍在皇宮前作精彩的表演。


聖詹姆斯公園

:St. James's Park

面對白金漢宮的聖詹姆斯公園(St. James's Park),原本是聖詹姆斯宮的鹿園,17世紀時查理二世聘請法國景觀設計師重新造景,19世紀初在英國著名建築師納許(John Nash)進一步美化之下,至今成為倫敦市中心最美麗的公園,是市民與遊客最佳小憩休閒之地,處處可見晒太陽、散步、野餐客。



聖詹姆斯公園又有鴨園之稱,公園中央長形水池聚集了各種大小顏色鴨類,常可見到小鴨子在水面上展翅快飛,留下道道水痕,還有天鵝、鳥類、雉等多種保護鳥類,每天下午3點是餵食時間。詹姆斯公園最佳絕妙美景,就是從橋上隔著湖水眺望白金漢宮,特別是晚上白金漢宮點燈夜景更為迷人。



隔著林蔭大道(The Mall)的聖詹姆斯宮,為紅磚都鐸式建築,原本是亨利八世在16世紀所建痲瘋病
白廳

:Charing Cross、Westminster

從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前一直往國會大廈前延伸的區域就是白廳(Whitehall),也是英國政府機構樞紐,包含禁衛騎兵團、國宴廳、首相官邸、財政部長官邸都座落於此。

禁衛騎兵團

位於白廳區的禁衛騎兵團部(Horse Guards)外,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左右兩側有騎著高大黑馬的禁衛軍在此站崗,也吸引許多民眾駐足欣賞禁衛軍的英姿。這裡禁衛軍的交接儀式比白金漢宮早,週一至週六為上午11點,週日為上午10點,舉行地點在原先亨利八世的比槍場。


國宴廳

:週一—週六10:00—17:00

:£3.5

1698年白廳發生大火,國宴廳(Banqueting House)是唯一倖免於難的建築,也是倫敦市中心第一個古典帕拉底恩(Palladian)風格的建築,參觀重點為天花板上由魯本斯所繪的豪華畫作,極盡讚揚王權之能事,諷刺的是,查理一世也因此招來殺身之禍,1649年在國宴廳外被處死。

唐寧街

唐寧街(Downing Street)10號是英國首相的住所,重要政策的擬定都是在裡面的內閣會議室進行;隔壁11號則是財政大臣的官邸;12號為政黨領袖辦公室。1990年起因為安全考量,唐寧街與白廳的交會處用鐵欄門圍起,大家只能在鐵門外探頭卻不得其門而入。


國會大廈與大鵬鐘

:Westminster

:(0207) 219 4272

:下議院:週一、週二、週四14:30;週三9:30—14:00、14:30到晚上;週五9:30—15:00

上議院:週一至週三14:30;週四15:00

端踞泰晤士河畔,金黃壯麗的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與精準報時的大鵬鐘(Big Ben)是白廳區最明顯的地標,終日人潮不斷,最佳欣賞角度是日落後天色將暗未暗時,從河的對岸眺望過來,映著光影的國會大廈最顯肅穆與華麗。



英國國會分為上、下議院,上議院以女王為首,多為世襲議員,國會開議式時女王會在寶座上發表演說;下議院由各政黨的代表組成,議員數最多的政黨組成政府,該黨魁出任首相。



除了欣賞國會大廈仿哥德式雄偉建築外,入內參觀議員們唇槍舌戰的精彩議事討論,更可親自體會英國民主風範,議事時間從下午2點半開始,通常進行到晚上10點左右,每個星期三是首相質詢時間。只要國旗在國會大廈上飄揚,就是國會正開議中,可免費進入參觀,如要避免排隊時間過久,可以傍晚約6點左右前往。位於國會大廈高塔上,又被暱稱為大笨鐘的大鵬鐘(Big Ben),其實指的不是那四面時鐘,而是重達14噸、每整點敲響一次的共鳴鐘,自1859年迄今每天提供精準的報時,另有4個較小的鐘每隔15分鐘響一次。

西敏寺

:St. James

:(0207)222—5152

:中殿8:00—18:00;Royal Chapels週一至週五9:00—16:00,週六9:00—13:45

:£5,Chapter House、Pyx Chamber、Abbey Museum須另購票£2.5

英國皇室的重要正式場合幾乎都在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舉行,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英皇登基大典,從1066年迄今,除了兩次例外,英國所有國王和女王都是在此地加冕,死後也多半長眠於此,西敏寺忠實地記錄了英國皇族每一頁興衰起落歷史。



西敏寺內有許多皇室陵墓,其中不乏裝飾十分華麗者,一下子在狹小地空間內看到這麼多陵寢,透露出一種詭異、沈重之感。不能接受者可以在參觀過全英格蘭最高的中殿後,續往Chapter House觀賞著名的13世紀地磚,同時避開人潮,在幽靜的氣氛中好好觀賞西敏寺兼具華麗與清樸的建築特色。西敏寺著名的詩人之角(Poet's Corner)有許多文學偉人的紀念碑與紀念文物,如莎士比亞、狄更斯等人,也有許多紀念文物在此展出。

聖瑪格麗特教堂

:Westminster

:每天9:30—16:30

位於西敏寺旁的聖瑪格麗特教堂(St Margaret's Church)是個精緻的白色教堂,建於12世紀,15世紀以來重新整修多次,是倫敦上流社會熱門的結婚場所。內部的鮮麗彩繪玻璃更為這個小巧教堂增添浪漫色彩,是為亨利八世兄長亞瑟訂婚所製作,教堂外有一個日晷太陽鐘。


泰特美術館

:Pimlico

:(0207)887—8725

:每日10:00—17:50

:免費,若有特展須另購票

以15世紀迄今的英國繪畫和各國現代藝術著稱的泰特美術館(Tate Gallery),是倫敦最受歡迎的美術館之ㄧ,新的現代藝術館(The Tate Gallery of Modern Art)預定2000年5月開幕,現址的泰特美術館將於2001年改為泰特英國藝術館(The Tate Gallery of British Art)。最受歡迎的館藏為拉婓爾前派和泰納(JMW Turner)的作品。拉婓爾前派是復古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合成物,3個最著名的畫家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和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eti),各自有精彩的代表作。



英國風景畫家泰納的水彩作品多充滿朦朧之美,專室收藏在Clore藝廊中,泰納的風景畫含括許多國家城市,今年10月起將特別展出他在法國以塞納河為主題的作品。

布魯斯貝利 Bloomsbury

景點



大英博物館

:The British Museum, Great Russell Street, London, WC1B 3DG

:020-7323-8000

:Russell Sq或Holborn 搭Piccadilly Line;Goodge Street或Tottenham Court Road搭Northern Line

:http://www.thebritishmuseum.ac.uk

以前到過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人可能多少會覺得,大英豐富堂皇的收藏。居然沒有一個足以襯托其地位的中庭,來迎接每日眾多的遊客。尤其是運氣不好在前一兩年參觀大英博物館的人,一定對於大門前的圍牆,施工的混亂感到不解。不過這一切的不方便,在去年年底嶄新的迎賓大廳(The Great Court)開放後,終於得以化解。

這個耗資1億英鎊,由1999年底開始動工的整修計劃,以伊利沙白皇后二世為名的大廳,在2000年的12月7日正式啟用。整個大廳的屋頂完全以玻璃精巧覆蓋,把原來當作博物館的內部庭園,還有世界知名的閱覽室,全部轉換成一個漂亮廣大並且壯觀的公共空間。



這個動用了1000噸石材、400噸鋼筋,還有300噸玻璃精心打造的大廳,美麗的外觀,古典的線條,讓旅客在一進入大英博物館後,整個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至此一嶄新的構造上。另外,位於此大廳中心的,就是大英博物館珍貴的閱覽室(Reading Room)。這個圓頂形狀,建於1857年擁有許多珍藏書籍的閱覽室,原本只提供持有閱覽證的人士作研究之用,目前也藉由這個整修計劃,向一般大眾開放,讓所有旅客得以一窺其真面目。



自從大廳開幕以後,大英博物館的公共空間不僅更寬敞、明亮,大廳連接各個展覽空間的功能,也讓整個參觀的動現更為流暢。另外,藉由這次的整修計劃,也提昇了證個大英博物館的硬體水準,讓旅客有更舒適的參觀空間。例如在大廳的兩側及上方,規劃了咖啡座和餐廳,讓旅客在勞累時,可以坐下來喝杯茶休息,或是舒服的用餐。而沿著閱覽室的外側,則有多達三間亮麗的博物館商店坐落於此,讓旅客在參觀之餘,還可以購買一些小禮品來紀念這次的參觀。


大英博物館也適度地調整大廳的開放時間,除了週一到週三開放至晚上9點,週四到週六更開放到晚上11點,這大概是全世界中屬一屬二開放得最晚的博物館了。有意造訪倫敦的旅客,晚上如果沒有特別計劃,不妨到此走走。

西區 West End

景點



萊斯特廣場是一般所謂西區(West End)的中心,西區是倫敦最著名的戲院區(Theatreland),聚集了將近40家戲院,廣場內的卓別林像和莎士比亞噴泉即為最佳見證。如果要買便宜票,懂門道的就會到萊斯特廣場旁的半價票亭(Half-Price Ticket Booth)。這個票亭由倫敦戲院公會設立,以半價的價格出售當天西區戲院尚未賣出的戲票,但數量有限,採取先來先買方式,僅收現金,每張票另加2鎊手續費,:週一—週六12:00—18:30,週日12:00—15:00。

Closing Down!! Whistle down the Wind-風中的口哨聲 即將下檔

Aldwych Theatre

:Aldwych, WC2

:0207 416 6000

:Holborn 站 〈搭Piccadilly / Central Line線〉

:Whistle down the Wind

安德‧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音樂劇「風中的口哨聲」(Whistle down the wind)即將在倫敦下檔,還沒有欣賞過的旅客在旅遊倫敦時千萬記得把握機會。

「風中的口哨聲」此齣音樂劇的故事架構在早期的美國南方,敘述一名幼年失母而由父親撫養長大的15歲的少女Swallow將一名闖入鎮上的陌生男子─實際上是逃亡中的通緝犯,誤認為耶穌,連帶的引起全村的小孩子要聯合起來保護這名男子;而警察和鎮上的大人則是想盡辦法的要搜出這名嫌犯。故事的劇情就糾結在兒童和成人的兩個世界中,純真和世俗的衝突。高潮則在這名陌生的男子的藏身處終於被鎮上的大人們發現,此時一場大火突然發生,火熄滅之後這名不知名的男子卻消失彷彿並不存在,而鎮上的人們,不論是兒童或是成人在彼此的關係間,則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這齣音樂劇由於在演出時需要大量的兒童演員,增加製作上許多的困難度,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倫敦能夠欣賞到。「風中的口哨聲」這齣音樂劇雖然並不像其他韋伯的作品,如貓、歌劇魅影等具有高知名度,但是許多劇評家卻認為這是韋伯所有作品中最誠懇的一齣。劇中的特殊效果,如舞台的格層設計可說是相當的高明,架空的舞台可以將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場面同時顯現在舞台中;其他如火車頭衝入舞台、最後一幕的火災,更是完全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這齣劇在演出的期間,也創下不少的紀錄。除了動用兒童演員的數量最多-超過120名的兒童演員,在這幾年的演出中出現,她也是唯一一齣音樂劇中有真的蛇參與演出。音樂也是其成功的要素,除了演員的聲音表現張力可以充分的發揮在演唱中,歌曲的動聽和容易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使得原聲帶在首演的一週後即摘下金唱片的銷售量,主題曲No matter what更在Boyzone的翻唱下兩度奪下冠軍。



「風中的口哨聲」在演出的兩年間獲得不少劇評人的喜愛,包括每日電訊報和每日郵報都給予相當高的評價。倫敦的每週活動指南雜誌What's On更將其列為封面,並且提醒觀眾要把握機會。所以如果你也有機會在近期旅遊倫敦的話,可千萬別錯過了這個最後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