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歷史前的查莫洛人:人種


根據語言和考古證明顯示最初關島和其它馬里亞納群島上的居民是在公元2000年時從東南亞遷移過來的。但有關 查莫洛人(Chamorro) 的祖先卻知道得相當的少,因為文字登記的資料是在1500年代時歐洲人的到達和1600年代時,傳教士的來臨才開始有的。從語言上來看,查莫洛語和印度尼西亞及馬來西亞語有著密切的相同之處。至今在查莫洛語中還在使用的一些字便可證明這項關係。這些字大部份是指身體的部位、環境、以及馬里亞納群島上的花和動物。

古查莫洛人的起源從考古學的資料中還有更深一層的證實。古查莫洛人以拉提石柱做為住屋的基礎,與東南亞的幾個地區內的住屋結構相似。同時在被遺棄的古代居住地及拉提石週圍發現有陶器品。從這些陶器品的殘片上可看得出它的用途以及出產地。在1521年歐洲人到達之前,東南亞的主食米飯,在馬里亞納區已有耕種。還有檳榔的食用都可證明查莫洛人的起源。

社會結構

在早期的資料中記載著查莫洛人的社會結構分為三個階段。個人階級在就是按出生而定,嫁娶也是在同一階級內。最高階級的人們叫做 matua。他們是各村落的地主,持有著特別的權力,受到平民的尊敬。在 matua 之下是 atchout。他們是較低一層的貴族,只服從 matua。這詞之意如今已流失,但資首 acha 之意可能與 matua 和 atchout 差不多,在社會上扮演著類似的角色。最低的一層叫做 achang,大致譯為 "chipped ones --- 被削去的"。是指被與根源分開或被削去的人們或事物。根據早期的報告,achang 階級之人不被允許成為勇士、造船師、航海者、以及漁夫。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和權力是受限制的。他們不能食用某些預備給高階層之人的食物。在遇見貴族時,achang 必須低身接見以示尊敬。 早期查莫洛人的社會是母系社會,都是經由母親而定地位階級和權力。所有大洋洲都是這種文化體制。

政治結構


在歐洲人到達之前,查莫洛人並無建立中央領導者。島上分為由一座或幾座鄰近的村落合併而成的區域。最高階級的貴族或是族長稱為 chamorri(查莫力)。在每一區或村內最高階級的男性叫做 magalahi,統治平民。他的夫人則稱為 magahaga。Magalahi 源自於 maga,領導者,lahi 是男性之意。Magahaga 源自於女性的代表 haga。兩者皆是 matua 階級。直到今日,在北馬里亞納群島共和國以及關島的最高官員還是稱做為 magalahi。

宗教


第一批來到關島的傳教士們記載著查莫洛人崇拜大自然的力量。他們同時還祭拜祖先和提論神靈,aniti,或是靈魂 --- 無影無形觸不及的東西。而最高階層的神父,通常被認為是可與 aniti 溝通者,稱為 makahna。查莫洛人慣將死者埋藏在住屋近處;資料中還指示將人的遺體安置在骨灰甕內。


建築物

大多數早期的查莫洛人居住在建立在木柱之上的茅屋內。以拉提石(latte stone) 為基礎的房子則是專門設建給貴族和社區的,如男性集會處和獨木舟房。拉提石的基本設計分為兩段,主幹稱為 haligi,和 tasa,固定於主幹上的杯型頂端。拉提石是如何採置及運送至今還是個謎。在1965年一位美國人類學家記載關島共有136處拉提石遺址。其中79處位於沿岸,57處分佈於內陸。大多處遺址內有8至10座拉提石,通常與自然環境排列平行或是成直角狀。男性集會處稱為 guma urritao,是社區的聚集交流處。同時也是年輕男子向長老學習傳統技藝和性愛技巧的見習場所。


獨木飛舟



查莫洛人個個都是建造獨木舟的好手和航海專家。敏捷的獨木舟使得西班牙人們稱它們為 "flying proas --- 獨木飛舟"。大型的獨木舟是為長途深海遠行而建造的,小型的則是給沿岸和短程距離。兩種的設計都非常相像,同時漆有黑、白、或紅色。有些大型的獨木舟長達40英尺以上。揚起編織的風帆可航行一小時30海里以上。在海上,密克羅尼西亞航海者利用本身與地平線降落升起的星星的位置來辨認方向。同時也靠著熟知海流的方向與浪的形狀,鳥的飛行線,雲的形狀與顏色的形成的知識。雖然這些航海技術已逐漸流失,但密克羅尼西亞 人偶而還是會駕駛著獨木舟,使用傳統的技術航行到遠處的島嶼。太平洋的獨木舟傳統是每一座島嶼上的社會結構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獨木舟房是專為將傳統與技術傳給下一代而建立的。在這兒,匠心獨具的手工藝師們聚集在一起,將他們航海的豐富知識與精湛的造船技術教傳給年輕人。

手工藝品

從關島以及其他馬里亞納群島上所挖掘出來的史前遺跡中,有大量的查莫洛手工藝品,都集中在拉提石處附近。大多數的手工藝品都是屬有用途的器皿而非裝飾。石頭和貝殼通常用來製作研缽、魚鉤、首飾、手斧、打獵用的投石和刮磨工具。動物和人類的骨頭在磨尖之後可用作為武器。陶土製成烹飪鍋碗、水壺、石碑、和打獵用的投石。

食物



查莫洛人的日常飲食非常基本且完全依賴著環境所供應的自然資源。海產佔有一大部分,因此而發展了多種捕魚方式。一些地方的名字正好指示捕魚地點,叫做 gigau。男性和女性則一共參與沿岸捕魚。查莫洛人還取用陸地上的食物。雖然農作物並沒有明顯的發展,但澱粉類的食物卻有著極大的收穫,像是麵包果、地瓜、芋頭、和一種棕櫚樹。野生食物只要有鳥類和水果蝙蝠,叫做 fanihi。在所有查莫洛人所使用的的自然資源中,最重要的就是椰子樹。它不僅供應了主要的食物,更提供蓋建住屋的材料。查莫洛人使用椰子汁和椰子油烹飪,纖維製成繩子,將葉子編織成籃子、屋頂和牆壁。

體型


在早期的記載中常將查莫洛人指示為 "貴族"。他們被描述體型高大、強壯、健美、和具有很強壯旺盛的體力。膚色為淺,尤其是女性。男人和女人都留著長髮,髮色均被太陽曬的紅棕。他們的牙齒由於長期嚼檳榔而變色。從近代所發掘出的遺骨比較來看,早期資料中所描述的查莫洛人要比現今的查莫洛人高大得許多。根據傳教士的第一個人口調查,在1670年左右,馬里亞納群島上定居和傳宗接代的人口共有超過50,000人以上。但在1700年時,由於疾病的感染,查莫洛人缺乏抵抗力,同時在與西班牙人交戰之下,人口減至1,500人以下。在繼續搜索文件資料以及考古證據的進行之下,這將會提供更多有關早期查莫洛人的知識。自從他們第一次接觸西方文化以來,關島的查莫洛人曾被三個殖民政府統治過,每一個都將他們的文化引進融合於查莫洛人之中,造就了今日多樣豐富文化背景的查莫洛人。


西班牙殖民時代:由麥哲倫發現

1521年3月6日,Femao de Magalhaes 和他的探險隊到達了馬里亞納群島。生於葡萄牙,他的名字在英文譯為 Ferdinand Magellan(佛弟南 麥哲倫),他被公認為是第一位由西方啟程到達東方的探險家。他的探險隊在西班牙的旗幟之下,立下了第一完成環遊世界一周的記錄。麥哲倫共領導五艘船~~Victoria(維多利亞)、San Antonio(聖安東尼歐)、Trinidad(春內達)、Concepcion(抗賽雄)、和 Santiago (聖地牙哥),以及237位船員。當他從西班牙出發的一年半之後,終於到達了馬里亞納群島時,只剩下三艘船。探險隊的歷史家 Antonio Pigafetta(安東尼歐 皮卡費塔) 記錄他們所經歷過的挑戰與極端困難的探險旅程,若非上帝的恩典,一定已經全軍覆沒。

記載中並未指明麥哲倫是先發現哪一座馬里亞納島嶼的。不過大都同意他的三艘船是停泊在關島的西南岸 Umatac(尤馬提克) 灣。補充急切需要的水和食物。記載中麥哲倫對馬里亞納群島的第一印象是 Islas de las Velas Latinas,是大三角帆之島,因為獨木飛舟的速度和它們在水上的優雅姿態。但是不久他就將名字改為 Islas de Ladrones,竊盜之島。似乎是當初麥哲倫他們在得到了補給之後並未與查莫洛人有任何物品交換,所以查莫洛人登上船,將起眼的物品搬走,尤其是金屬製品。如此觸怒了麥哲倫,便命令他的手下登岸摧毀村落以示報復。3月9日麥哲倫向西航行,十天之後到達菲律賓,3月27日在 Mactan 島上被謀殺。在原先出征探險的五艘船中如今只剩下一艘,Victoria 維多利亞號。而237位船員中,三年之後只有18位回到了西班牙。


後期的探險隊



1525年7月,西班牙又派遣出一組探險隊追隨麥哲倫的途徑;1526年時到達馬里亞納群島。1564年11月 Miguel de Legaspi 從新西班牙(墨西哥)出發,1565年1月22日登陸關島,為西班牙將馬里亞納群島佔領。同年2月3日 Legaspi 離開關島向菲律賓航行,之後也將其佔領。探險隊橫跨太平洋,最後終於回到西班牙,建立了馬尼拉大桅帆船交易的路線。葡萄牙、英國、還有荷蘭人也都虎視眈眈的想分一杯羹,英國和荷蘭的探險家到達了馬里亞納群島。在那個年代是屬於探險者的時代,受著經濟發展與冒險精神的影響,這也是太平洋居民沒有太平之日的年代。太平之名,一直受著探險者征服權力的壓迫。


傳教士



馬里亞納群島是在太平洋的島嶼內最先接觸到基督教義的島嶼。那是一個十字架與長劍的年代,傳教士們大批的跟在征服者之後到新的世界傳送上帝的教誨。隨著西班牙帝國在新世界中逐漸擴大,傳教士們將基督教義引進了太平洋和亞洲。在馬里亞納群島的第一所教會是在1668年由 Padre Dirgo Luis de Sanvitores 聖維多利斯神父建立的,在這之前,馬里亞納群島一直都是被忽視的;西班牙僅需一處在新西班牙和遠東之間為橫貫太平洋航線而設的休憩站。這些島嶼並無任何經濟價值,而殖民政府的建立只會增加西班牙的經濟負擔。

聖維多利斯神父的第一次駕臨關島時是在1662年前往菲律賓的路途上。過了數年之後,瑪麗雅娜皇后批准他到馬里亞納群島傳教。以她的榮譽,聖維多利斯神父將島嶼重新命名為 Las Islas Mariranas(馬里亞納群島),名關島為 Isla de San Juan(聖皇島)。1662年6月15日,聖維多利斯神父和他的同伴到達了關島,他的選擇以 Agana(阿甘尼亞市)作為第一所教堂的坐落處,受到了大酋長 Quipuha(卡布阿)和他的參議們的歡迎。大酋長 Quipuha 更為第一所教堂捐獻了一塊地,在聖維多利斯神父的監督之下,教堂建立完成命名為 Dulce Nombre de Maria,意思是 "親愛的瑪麗亞"。



雖然天主教會在最初是在 Agana 市被受到歡迎,之後很快地擴散至周圍的村落和鄰近的島嶼,在查莫洛人明白基督教義與他們的傳統習俗文化價值互相衝突之後,容納逐漸成為反抗。傳教士們強烈地反對祭拜祖先。他們更憎惡查莫洛人為青春期而舉行的儀式 --- 年輕少女被帶到年輕男子之家,傳授他們的生理義務,這個風俗嚴重地違背了天主教會所教導的婚姻表徵。盡管這風俗是查莫洛文化的一部分,傳教士們必須將其根絕以解救查莫洛人的靈魂。隨著馬里亞納群島上天主教會的建立,繼之而來的便是西班牙人民政府。為了保護他們,一隊西班牙守衛軍隨護著傳教士們而來,由一位上校以司令官的身分帶領著。人民政府實際上將所有的責任完全交給傳教士們,由他們做為查莫洛人的傳達者。



雖然如此,教會卻非但沒帶來和諧,反而使查莫洛人與西班牙人之間引起衝突。戰爭和零星的衝突越來越多,尤其是在1672年4月2日,聖維多利斯神父去世之後更為激烈,一直到1695年左右,查莫洛人終於被制伏,往後才緩暫下。傳教士們所有引進的不只是基督教化,還帶來了教育、西方文化、音樂、流行、藝術、和文學。在明白了教育是改變查莫洛人風俗習慣的基礎之後,聖維多利斯神父便籌備基金為年幼者開闢學校。Colegio de San Juan de Letran 提供學院似的訓練課程給幼年男子,在他們完成了他們的教育之後,便遣回村落協助傳教士。Escuela de las Ninas 是專門設立給年輕女孩的。兩所學校都設立在 Agana 市。當傳教士們學會了查莫洛語之後,很快地便將詩經和頌歌譯為查莫洛文,他們還將語言轉為文字以便教育之利。

在 Colegio 的學生們同時還從傳教士們那裡學習到農業和畜牧,以及建築和木藝,至終改變了查莫洛人住屋的造型。Mamposteria,由石灰石與珊瑚製成,成為最主要的建築材料。由於缺乏補強材料,住屋的牆壁都非常厚,卻也使得室內保持涼爽。查莫洛人學習到出產傢俱和製作室內用的木材。在傳教士們的指導之下,查莫洛人適應接納了他們多種天主教儀式上的生活習慣。這個新的宗教不僅帶來了改變,更由於鞏固家庭的親密關係而使得查莫洛文化永垂不朽。將天主教傳給查莫洛人的基督教徒在1769年時被遣離了馬里亞納群島,繼之而來的是 Augustinian 奧古斯丁修道會的修道士們,他們為人們奉獻宗教上的需要直到西班牙殖民時期結束為止。


人口



早期的1700年代在馬里亞納群島中唯一有居民的是關島和 Rota(羅塔島)。一個世紀之後,除了查莫洛人外,人口還包括有西班牙北美混血兒、西班牙人、墨西哥人以及菲律賓人。由於疾病與戰爭而使得大量人口減低,西班牙官方便將許多外人遷移到關島,其中主要為菲律賓人。位於關島南方環礁的 Carolianians(卡若蘭人)也被遷移安置到關島,還有 Saipan(塞班島)、Tinian(天寧島)、和更北方的島嶼。卡若蘭人一直保持著他們自己的傳統和語言,更少有混婚,相較之下西班牙人與菲律賓人卻融入查莫洛人的文化之中。

在西班牙殖民時期的最後幾年中,共有八座主要的村落:首都為 Agana(阿卡尼亞市)、Asan(阿桑)、Piti(皮提)、Agat(阿卡特)、Umatac(尤馬提克)、Merizo(馬利索)、Inarajan(因納拉漢)、Pago(帕夠)。關島在1898年的人口約有10,000人,大部分的人住在 Agana 市內的 San Ignacio、Santa Cruz、San Nicolas、San Antonio、Bilibik、Togai、和 San Ramon 區域。


馬尼拉大桅帆船交易


馬尼拉大桅帆船是在新西班牙與菲律賓之間每一年的商業交易航線。這道航線是在1568年建立的,使用了有近乎兩個半世紀。記載的最後一次航程是在1815年,墨西哥脫離西班牙獨立的前幾年。除了軍隊、官方、和傳教士之外,大桅帆船還載有給西班牙殖民地的傳教士們的資金。它在關島的停泊補充日常用品實際上卻是馬里亞納群島唯一與外界的接觸,也因此而逐漸地影響了查莫洛人的生活習慣與文化改變。

捕鯨時期



正如大桅帆船一樣,捕鯨船也同樣的定期造訪關島。但捕鯨者通常都帶來麻煩,西班牙官方常須面臨船員的一些惡習,有時女性被誘拐到船上,男性則被以探險之名引誘上船;許多從未返回,被留在夏威夷和加州。


西班牙時期末期

在1800年代當其他國家為經濟與國土的拓展而開始向太平洋重視時,西班牙便開始失去了影響力。在1898年結束西班牙---美國之戰的和平條約之下,西班牙將它在關島、菲律賓、波多黎各、及其他在西印度所屬地的權力全部承讓給美國。這個協約帶進了另一個殖民政府,這就是關島美國化的開始。



早期美國與日據時代:美國攻奪關島



1898年4月美國向西班牙宣戰,聲言因為美軍戰艦 Maine 在 Havana(哈瓦那) 港被擊沈。無論如何,美國的政治與軍隊領袖早已對擴展美國領土和開發新的商業市場有著極大的興趣。戰爭是在菲律賓進行的,美國海軍在馬尼拉海灣毀滅一西班牙艦隊,一直在與西班牙對抗的菲律賓反叛者結果竟然發現是與美軍對抗。四艘美軍護衛艦載著軍隊和補給品前往菲律賓,途中,他們計畫將關島攻奪。1898年6月20日,美國軍艦 Charleston 航進了關島的 Apra(阿布拉港),而在島上的西班牙官方根本不知兩國正在作戰,在完全沒有反抗的意願之下,完全投降。6月21日,第一面美國國旗在 Apra 港的 Santa Cruz 堡壘升起,象徵著新的殖民統治者,隔天美國軍艦繼續向菲律賓航駛。

1898年8月,西班牙在唯一的條件之下同意簽下和平條約,美國必須付兩千萬美元才能得到關島、菲律賓、以及其他在西印度的所屬地。西班牙還拍賣了其他在太平洋的所屬地 --- 卡若蘭島嶼和剩下的馬里亞納群島 --- 給德國。在1898年10月10日簽下了巴黎條約,美國便進行將關島成為美國在西太平洋的煤礦和資訊基地的計畫。1899年1月23日,美國軍艦 Bennington 駛入了 Apra 港。在艦上的是海軍上校 Edward Taussig,他馬上即位執政關島的事務。他首先訂下法律和規則,讓西班牙政權繼續執行直到修改,西班牙人可在美國的保護之下繼續留在關島。



Taussig 上校同時向海軍部報告,設定階段使關島成為 "可稱譽的殖民地"。他建議強調義務教育、改善醫務治療與設施、驅除西班牙傳教士、建設農作業、和以英文為商業與行政的語言。2月20日,Taussig 上校離開關島。在美國的指定之下,關島的行政機關停滯在過渡階段幾個月,一直到1899年8月7日,首位指定的關島海軍總督的到臨,島上的美國行政機關才終於成為事實。

美國海軍政府



關島的第一位海軍總督是海軍上校 Richard Leary(理查 賴里),與他一起來的是他的得力助手,上尉 William Safford(威廉 賽佛得)。在許多查莫洛領導者的協助和神父 Jose Palomo(荷西 帕洛摩) 的指導,使他們的任務輕鬆的達成。Safford 花了很多時間閱讀西班牙世紀以來的殖民法規,他同時還是一位語言學家,寫了第一份馬里亞納群島查莫洛語言的學論報導。在成為了植物學者之後,他完成了第一份關島植物的科學報導。Safford 在島上的幾年中達成了許多項任務,將副總督的職位做得淋漓盡致。無論如何,他的最大貢獻是以親善大使的身分在與查莫洛人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關島的海軍總督在軍事與民間事務上有著裁決權,他有完全的權力管轄行政、立法、和司法上的事務。他還負責教育、醫療、發展下部組織、建立工業和政治發展。那個時候總督的權力是獨裁的,他所下的命令絕不允許質問。雖然查莫洛人看得出海軍政府同樣是一個殖民制度,但他們同時也瞭解是真實地為他們的福利著想。改善公共衛生標準是海軍行政部在早期的首要任務,一所醫療中心 Susana 醫院,在1905年建立於 Agana 市。海軍政府同時還辦立護士訓練課程,徵募查莫洛男人和女人為醫院的職員。

在西班牙人的統治之下,只有少數人有接受教育的特權。到1902年時美國海軍政府設立了公立學校制度,最初由軍隊職員任教之後才聘請教師。同時還設有教師調訓的課程,很快的,島上的學校都由查莫洛人職管。最初主要強調教導英語、美國歷史、和健康教育,其他的科目在進入高中階級之後才逐漸加入。在學校裡義務使用英文,而不能遵守這項規則的人常會受到嚴重的懲罰。由長時間看來,海軍政府所推行的義務教育是非常妥當的,而表現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則被送至更高一層繼續他們的教育。雖然海軍政府也負責開發島上的經濟,但這卻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少數幾位總督向關島的農業發展潛能努力過。曾建立過一處實驗農場,但卻因未能影響到農業者而無任何進展。大部分的查莫洛人都是自給農業,由自家供應必需品。島上的經濟發展在海軍時代一直都是被疏忽的,也無任何主要的工業發展。



海軍總督們一般來說都忽略了人民的政治建設,滿足於一個穩定的成體。這樣的態度並不能使查莫洛領袖安定,他們在從一個殖民政府解放了之後,發現又落於同一處境。他們還是對島上的事務沒有任何發言權,也沒有人權,除了在海軍政府的准許之外。從美國行政的一開始,查莫洛的領導者們一直都在努力的爭取自主。1917年,總督 Roy Smith(羅依 史密斯) 首創第一個關島議會。議員都是總督指定的,他們的任務是向總督建議有關民間的事務和社會問題。最初,議員們都非常的合作,相信關島議會代表了自治的起步,直到看到他們的建議都幾乎被忽視才覺醒。總督 Willis Bradly(威立斯 布萊里) 極力的保護關島人民的人權,在1930年12月時宣告基本人權宣言。它是以美國憲法的前九條修正案為基礎,但由於未得到華盛頓的核准因此失效。無論如何,它的許多條款之後都編入關島法律的1933修正版。


海軍政府的貢獻



美國海軍行政機關的作為可以正反面來看。它最大的貢獻可算是保護關島不受外籍侵襲,外國人在除了海軍總督的准許之外一概不准進入。雖然這項規訂阻礙了島上的經濟發展,但卻能保護查莫洛人不受侵略者的威脅,尤其是土地擁有權最為重要。海軍行政機關的公共衛生和教育計畫的建立使得關島的所有人民都得到福利。公共土木事業的工程包括修建道路、電力設施、以及食用水的衛生系統。海軍政府同時還為查莫洛人在他們成為美國制度的不可缺的一部分,提供一個轉換時期,讓他們向民主更邁進一步。

日據時代




日本佔據關島是從1941年12月至1944年7月,查莫洛人稱之為 Tiempon Chapanes。日據時代,它同樣地帶給了關島另一個殖民政府,升起了另一面旗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曾有少數的日本人到過關島,西班牙行政官在1800年代時曾帶進一批日本人開闢耕作稻田;但卻未能成功,許多日本人因此返回家鄉。在早期美國時代時,日本人來到關島進行多項工程,其中一些娶了查莫洛女人為妻之後繼續留在關島。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人奪下德國人在密克羅尼西亞的所屬地;卡若蘭島嶼和北馬里亞納群島。關島的查莫洛人定期到北馬里亞納群島探親,目睹在日本人統治之下的進步與發展,關島的查莫洛人對日本人以及它的人民的態度有著尊敬與羨慕。日本在轟炸珍珠港的同一天進攻關島,美國向日本宣戰。在1941年10月10日,一批約有五千人的日本軍奪下關島,攻奪的過程一點都不困難,美國海軍行政機關不但沒做任何防禦設施,更缺乏人力抵抗侵襲。那時共約有五百位美國人在島上,總督、軍人、傳教士、一般傭人、和以關島為家的一般人民,全都被送至日本監獄。

日本人將關島重新取名為 Omiyajima,偉大聖地之島的意思。Agana 成為 Akashi,紅或鮮艷石頭之意。關島也成為日本的大東亞繁榮領域之一部分。在殖民政府的發展之下,日本佔領軍要求查莫洛人學習和使用日語。無論如何,日語從未真正的被接受和用為溝通,只有少許查莫洛人能夠流利地使用。這不僅是因為日本佔領期間的短暫,同時查莫洛人對美國仍感到忠誠,他們非常的自信美國會再返回。日本人讓查莫洛人住在他們意願的地方。許多拋棄了在 Agana 的家而搬到近村住在他們的農場上。一些為日本人工作爭取資金,其他人則各自耕種和與鄰居交換日需品。基本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自力更生。這自力更生的政策只有一項例外,就是被懷疑藏匿從日本佔領軍脫逃的一些美國軍人的人。這期間日本人捉拿了大部分的逃兵,日本人也以毆打和懲罰許多查莫洛人來探討美國軍人的藏匿處。只有一位海軍播報員 George Tweed 從未被日軍捉住。在整個日據期間他一直都是被許多為查莫洛人藏匿餵養著,就在美軍重新奪回關島前逃離了關島。一群因不願透露 Tweed 的去處而被斬首的人之一是神父 Jesus Duenas(荷素斯 杜恩內斯)。



正當1944年美軍的軍火橫跨太平洋向馬里亞納群島航駛時,日本人對待查莫洛人的方式也就越來越惡劣。所有男女老少都被強行派至田裡工作,為駐守島上的日本軍人供應糧食,查莫洛男人還被強行派去建築防禦堡壘。在1944年7月初當美軍開始向關島的西海岸轟炸時,日軍總司令下令將所有的查莫洛人遷至東岸的集中營內,有人懷疑這是因日軍不想讓他們在附近以便向美軍指引日軍的要塞。另外回憶日軍的殘虐行為,怕他們有意將所有的查莫洛人全部殺掉。無論這命令的原因為何,與外面烽火連天的戰場相比之下,不可否認的,集中營的拘留救了許多查莫洛人的生命。關島的日據時代由於太短暫而未留下明顯的影響,雖然日本有意將關島成為他們帝國的一部分,但查莫洛人一直都非常自信的美國會再返回。1944年7月21日,當美軍登陸將關島從日本手中奪回時,這個日子便是每一年都紀念慶祝,成為關島最大的節慶~~自由日。



今日關島:關島 Organic Act 法案



1944 年 8 月,巨大軍隊不斷的到臨,結束了與日本的作戰,給關島人民帶來了空前絕後的改變。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關島又回到了海軍政府之下,但這一次查莫洛領袖們要求自政同時成為美國公民。

在 1950 年,一直由外界統治的幾個世紀以來,關島人民在 Organic Act 法案通過之後,終於達到自政的標準。這個法案使他們成為美國公民和擁有基本人權。同時還建立了人民政府,有行政院、立法院、和司法院。監督關島與美國聯邦政府之間的關係的職責,以由美國海軍轉到內政部。



政府


關島是一個非合併於美洲大陸的美國管轄區;它的首都是 Agana。1970 年時首位民選的總督上任,島上有一處單院制的立法院有 21 位立法委員,但是美國國會無投票權,一處最高法院有裁決當地法律上的事務,和一處地方法院處理聯邦及憲法事務。關島政府則經營管理島上的水電、電話系統、醫院、飛機場、以及商業運輸港。

經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關島的經濟是處於最低階段。大部分的人都從事農業,以都是自給農業為主。戰後,美國國防部在島上設下軍事基地,開發了許多建築性與服務性的工作。這個由海軍執政到人民政府的改變為島上的居民提供了許多工作。私人商業在戰後幾乎都處於停滯狀態,一部份是因缺乏定期的商業空運,另一部份是因美國海軍規定進入關島需通過安全檢查。1962 年時這項安全檢查手續取消後,私人商業又再次建立起來。由於越戰使得島上的軍用上增,私人商業便開始擴大來配合工作業的上漲以及大量聯邦採購合約的需求。商業運輸機的增加配上日本的緊急時機正好成為一股巨大的經濟力量,推動了關島進步的私人工業和旅遊業的發展。今天,觀光業提供了七千以上的就業機會和將近全島零售價值一半的利潤。


土地擁有



在關島共分為三大土地擁有項目:私人、關島政府、和美國聯邦。後備軍隊佔有一大片聯邦土地;包括一座空軍基地和幾座海軍基地。島上這三類土地擁有均分佈均勻。

人口


1980 年的統計調查顯示共有 105,979 人住在關島,包括約 20,000 的軍方職員和他們的家屬。而目前的人口計算約有 116,000 人。查莫洛人最多,約佔總數的 42%。白人約佔 24%,菲律賓人約佔 21%。其餘的包括日本人、中國人、韓國人、以及從其他馬里亞納群島來的人。關島大部份的居民都住在北部和中部地區。


節日



關島所慶祝的國家和當地的節日包括元旦、Martin Luther King 生日、總統節、發現關島日 (三月的第一個星期一)、耶穌受難日、美國陣亡將士追悼日、美國獨立紀念日、關島自由日 ( 7 月 21 日 )、勞工節、哥倫布發現日、休戰紀念日、感恩節、聖母瑪麗亞受胎日 ( 12 月 8 日 )、和聖誕節。



查莫洛文化由於世紀以來的異族統治將查莫洛的文化改變了許多。但正如世界上其他許多地方一樣在受了外界的影響之後,許多文化的本有特色還是給保存下來。新的風俗逐漸被接納,與傳統文化價值相互融為一體。

在查莫洛的文化中,正如所有的社會一樣,家庭是文化的主要來源。查莫洛女性承襲了歷代相傳的語言、查莫洛傳統和傳說。至今傳統捕魚法和編織及治療還在使用中。許多古老的方式都還留存著。一些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另一些則存留在老一代人的記憶之中,manamko,將古老方式傳給年輕一輩的老者。


今日的大家庭制度正令人回想起早期查莫洛人的緊密部族制度。它是一個互助的系統正反應了今天的和睦家庭的文化。將整個家庭親戚聯繫在一起的是代代相傳的家族性。


早期查莫洛的母性社會至今還是到處可見到。家庭內部都是由母親做決定和掌管家計,父親則較少參與家務。雖然都是由父親供應主要的經濟和同時也參與決定,但是是母親將家庭緊緊的繫在一起。


兩、三代前的查莫洛家庭可算是非常大的,八到十個孩子以上算是極普通的。今日的家族人口則較小,由於多數的母親都到外面工作。


在孩子出生之前,父母便要決定由誰做孩子的教父教母。通常是近親,將家族聯繫的更緊。教父教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孩子的精神和金錢方面。


第一個孩子的出生通常以喜宴來慶祝,將孩子呈現於家族面前。而通常孩子的名字是取於祖父母之後。名字通常是由羅馬天主教或聖經內的聖人的名字中選取的。在孩子出生後父母即將參與為孩子向聖人祈求平安與健康的宗教儀式。在受洗之日則由教父教母帶領著孩子在教堂受純潔之洗。


到了青春時期,也就是理智的年代,必須再接受另一個宗教儀式,叫做堅信禮 (confirmation)。這次需再選一位與青年同性別的教父教母。同樣的,教父教母通常是親戚,將家族關係聯繫得更堅強。



在過去父母參與他們下一代伴侶的選擇。今日的年青人有他們自己的選擇。無論如何,兩方家庭都一同參與有關婚姻的多項傳統習俗。



男方的父母與教父教母帶著禮物去拜訪女方的父母與教父教母。在婚禮前夕,男方家庭會舉行宴會叫做 fandango。在一個叫做 komplimentu 的儀式中,男方家庭到準新娘的家庭拜訪同時邀請他們一同去參加 fandango。婚禮之後,另有一個宴會在新娘的娘家舉行,她的家庭便向新郎家回請。



這些在一生中不同階段的習俗是受到西班牙天主教極大的影響。在現有的查莫洛風俗習慣中要算死亡儀式為最傳統的。為死者而舉行的天主教儀式正是祭拜祖先的證跡。



在一個人去逝之後,會舉行一個九天的祈禱會,所有的人都被邀請參加。在這之後是另一個九天的祈禱會,只有家人參加。守夜是一天一夜,喪家會替來忌弔的人準備食物。安葬時,傳統是將遺體的雙腳朝向大海。第一年忌時同樣的有一個九天的祈禱會,在最後一夜舉行晚宴。



其他在現今查莫洛人所舉行的儀式,像是天主教禱告會和守護神的嘉年華會 (大拜拜),都是由西班牙傳教士引進和與羅馬天主教有直接的聯繫。



天主教禱告會是一個連續九天的禱告儀式,由許多家庭舉行對某位聖人表示尊敬。由家庭選出一位聖人為他們的祈禱者,傳統上是由世代向這位聖人舉行祈禱會。



另一個慶典是為每一村落的守護神舉行的嘉年華會。傳統上它的儀式是在教堂舉行,接著是祈禱遊行。在現今的交通工具之前,住在偏僻地區的人會步行一整天甚至更久到教堂參加這個慶典。他們只攜帶足夠路程的食物,因為他們知道當到達了村裡,會有許多豐盛的美食準備讓他們享用以及有更多讓他們攜帶在回程上食用。今天,許多村裡的家庭還是照樣的準備著豐盛的美食,並邀請所有的親朋好友一起來慶祝。



這些都是因為大家庭制度才能供得起如此的招待。家庭成員不僅在經濟方面予以幫助,同時還在慶典的前幾天一起分擔食物的準備工作。



這樣的分工合作更緊固家庭感情聯繫,是查莫洛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由於這些宗教和社會的儀式與風俗習慣,使得查莫洛人的大家庭制度一直綿連不斷。



查莫洛語言:查莫洛語,是馬里亞納群島上的土語 ---- 與英文一起 ---- 都是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的共和國的官方語言。約有 60,000 人會講查莫洛語。

從語言學家的研究中顯示查莫洛語是屬南島語系的一部份,像是馬來半島、馬達加斯加、台灣、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密克羅尼西亞、波黎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島、和紐西蘭語。同時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台灣的排灣族、和菲律賓語的方言在文法和詞字上是非常接近的。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查莫洛語單字源自西班牙,這是世紀以來西班牙統治馬里亞納群島的結果。但是文法上的結構組織是屬南島語系,西班牙語的發音已被轉變為查莫洛語發音。



查莫洛語從未被西班牙語代替,而且這語言一直都是普遍的使用著,尤其是在家中和集會裡。查莫洛語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全歸查莫洛女人的功勞;在經過西班牙、美國、和日本統治時期,是她們一直堅持地在家中使用查莫洛語。



古查莫洛居民如何稱這座島的名字如今已流失。在約 1521 年與歐洲首次接觸時,在地圖和報告上所用過的名字有 Boan、Guam、Baham、和其他。西班牙人在 1600 年代時稱關島為 Guahan 或 Guajan,有時是 Guan 或 Guam。



後來英國和法國人在資料報告上通常將此島稱為 Guam。這個名字在 1898 年美國接收關島時成為通用的名字,1950 年時 Organic Act 法案通過後便正式以 Guam 為名。1946 年關島上的人們稱他們自己為 Guamanian (關島人)。



查莫洛神話:情人崖



很久以前關島上住著一位非常溫文嫵媚的美麗查莫洛少女。她的美連驕傲自大的西班牙司令都驚為天人。一天這位司令來到她家向她的父親求婚,父親答應了。但是這位查莫洛少女卻已經愛上一位查莫洛青年。當她聽到了父親的許諾之後心痛之至,而當她父親知道她與青年戀愛的事後非常憤怒,即命令她與司令成婚並宣布婚期。在結婚當日少女逃出了家中與青年會面。當父親知道她逃跑後便向司令告狀青年將少女攎走。司令即率領著所有的西班牙軍隊和父親將這對戀人逼到杜夢灣 (Tumon) 的一處高崖上。在無處可逃的情況下,這對戀人相望了最後一眼,親吻了最後一次,將雙方的長髮繫在一起,心連心的一同朝崖下兇猛的浪濤跳去。自從那時,這座高崖便稱為 Puntan Dos Amantes,情人崖。



巨魚



很久以前有一條巨魚想把關島分成兩半,每某些時候它便游靠岸來吃島。每次當它出現時,島上最棒的漁夫們便一齊來捕捉這條巨魚,但是每一次都失敗。這條巨魚繼續吃著島,將關島的中央吃得愈來愈窄。最後,男人們沒辦法只好請女人們試試看能否解救關島。女人們想出了一個計劃;她們集合了所有的少女,將她們的長髮剪下編成一張巨網。下一次當巨魚在島的西岸又出現時,少女們便將巨網撒出捉住了巨魚,她們也因此解救了將要分為兩半的關島。而關島西岸的 Tumon灣 和 Agat灣 便是那時巨魚所咬出來的。


孩童點

以前很久以前有一個家庭住在 Litehyan 或稱 Ritidian Point,關島的最西北端。這個家庭裡出生了一個非常強壯的男孩。他長的愈大就愈強壯。一天,男孩與他的父親在海邊搜集食物,他看到一隻椰子蟹往椰子樹的根部鑽進去。男孩非要得到那之椰子蟹;他開始朝根部挖洞,但還是找不到椰子蟹。最後他一生氣,雙手抓住樹幹,一扯便將整棵樹連根拔起,然後捉住了椰子蟹。父親知道這男孩在長大後會更加強壯,覺得對自己會有威脅,因此便想將男孩殺掉。他設下陷阱捉住男孩,但男孩並不想傷害他的父親,因此他一躍便從 Ritidian Point 的地上跳到關島北方的 Rota 島上。今天男孩的左腳印還留在那裡的地上,叫做 Puntan Patgun,或是 Child's Point (孩童點)。而他的右腳印可以在 Rota 島上找到,一個叫做 Puntan Patgun 的地方。
人魚 Sirena



很久以前在 Agana 村住著一位少女名叫 Sirena (什瑞娜)。她非常熱愛游泳,無論何時當她的母親遣她去做一些雜務,她都會溜去游泳而忘了正事。一天早晨她的母親叫她去撿一些椰子殼做柴料,並叮嚀她要馬上回來,但是 Sirena 還是和往常一樣地又溜去游泳了。她的母親等了又等,愈來愈氣,知道她放下正事不做又溜去游泳了。最後,母親忿怒的說『我希望 Sirena 變成一條魚 』。Sirena 的教母聽到了這句話後,馬上要求母親收回咒語。但是母親還是忿怒的說『如果水能夠使她這麼高興,就讓她變成一條魚』。儘管教母再怎麼懇求 Sirena 的母親收回咒語,母親還是忿怒的說了第三次『讓她變成一條魚』。Sirena 正在水中愉快的游著,突然覺的身體開始有了改變。她試著往岸上游,但卻被拖下水面。這時她才想起母親的吩咐,但已太晚了。不過在當她的母親說第三次咒語時,她的教母請求著『上帝給了我什麼,就讓那一部份留住為人類吧』。就這樣,Sirena 變成了一條人魚~~半人半魚。自從那天起再也沒有人見過她,但是聽說只要你站在 Agana 的河口,便可聽到 Sirena 輕輕地歌唱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ulip0615 的頭像
    tulip0615

    tulip0615

    tulip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