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全球股市又再一次受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影響,以及憂慮美國經濟衰退而再度重跌。除了因為紀念馬丁路德而放假一天的美國股市之外,其於各國無一倖免,單日跌幅多半都在7%以上。
而在美國布希總統緊急調降利率三碼之下,多數歐洲及亞洲股市便由前一天的大跌而黑翻紅,甚至只以小黑收場。至於在立委選後,因為政治疑慮稍稍消除而大漲幾天的台灣股市,股價指數則是倒地不起…。
光是1月22日,台股市值蒸發高達1.3兆元。以開戶數計算,每戶一天損失16.7萬元;如果以去年底交易人數計算,每人財產縮水高達43.54萬元。而台灣首富郭台銘的財產市值,一天內就縮水約100億元。
就算民眾不是買股票,而是改買共同基金,情況雖然可能好一點,但是表現也不可能與市場差距太遠。特別是近一年最熱門的黃金、能源及新興市場基金,跌幅更加慘重。
表、全球股災前後,各類型基金表現: | ||
基金類型 |
最近跌幅 | |
海外基金 | 新興市場基金 | -10%~13% |
能源基金 | -12% | |
黃金基金 | -9%~-15% | |
原物料基金 | -13% | |
全球股票型基金 | -9%~-12% | |
全球平衡型基金 | -0.5%~-2% | |
全球債券型基金 | -0.4~0 | |
國內基金 | 國內一般股票型基金 | -2%~-12% |
國內平衡型基金 | -1.5%~-3% | |
國內債券型基金(固定收益型) | 0~+0.1% | |
說明:以上僅以該類型基金中,近一年績效表現最好三檔基金為例,最近一波高點大約是落在2008年1月11~14日之間 |
從上表所統計的資料比較起來,平衡型與債券型基金在這一波全球股災中,具有相當的抗跌作用。但如果將時間拉長來看,就以最近非常「紅火」的能源、黃金與新興市場基金為例,除非投資人是在2007年8月中的低點進場,否則仍是賠錢的狀態。
假設當時投資人不是買各方最看好的上述三類基金,而是改買全球平衡型基金,從2007年8月的最低點至今,投資人還有10%左右的報酬率可拿。如果投資人選擇全球平衡型基金,目前為止的投資報酬率還有9%左右。但是假設買的是全球股票型基金,因為多半投資在屬於地雷的金融股等,也難逃虧損的命運。
當然,投資界最巔仆不破的定律就是「千金難買早知道」,沒有人知道未來什麼股票一定漲?或是手中所選的標的一定不會讓自己賠錢?但是受到全球股災的波及,投資人好不容易所累積的財富,很有可能在一夕間毀滅之際,筆者認為,只要是想靠投資獲利的人,似乎應該從中悟出一些道理才是。
筆者無意在此時此刻,以事後的結果來反證之前某些投資的正確,或是吹捧、暗示投資人應該將資金,轉往平衡型或債券型基金。反倒是希望藉此機會,拋出一個過去很少有人會重視,甚至嗤之以鼻的「保守穩健,不賠錢可能就是賺錢」這個道理。
如果投資人心中,時時刻刻遵守這樣的方向或原則,相信就比較不容易被基金的流行牽著鼻子走,反而會以保守穩健的態度,透過資產配置分散風險,以及定期定額的方式長期投資。
就算許多保守投資人,因為擔心「有投資,就一定有風險」而只敢存銀行定存。只要是固定而長期的儲蓄,筆者也不認為這樣做是天大的錯誤。因為儘管這樣累積財富的速度非常慢,但至少是正數,而不致於可能「常常歸零」。
特別是人的賺錢能力,很可能會隨著身體健康的走下坡而逐漸降低。如果每一次股災的大浪襲來,投資人的財富就隨之大江東去,相信沒有多少人可以經得起幾次打擊的。
投資理財的世界一如真實社會,人人都有可能犯錯,當然也包括筆者在內。只不過,如果能從錯誤中記取教訓,相信未來才有進步或成功的機會。筆者真誠地希望以本文,與眾多投資人共勉之。